-
聲援現場幼教夥伴
今年因為國內covid-19疫情升溫的關係~~臺北市政府下達了托嬰中心、幼兒園於5/18開始停托不停班的行政命令,家長不送托,機構就等於沒有了收入,但是老師要上班,該給的薪資還是得付,雇主仍需照付薪資給老師,不得強迫老師休特休或事假,甚至放無薪假。然而很多私立幼托園所仍然強迫老師放假,引起了很多現場老師的不滿與反彈,請大家持續關注與聲援! https://udn.com/news/story/6885/5502673https://udn.com/news/story/6885/5502871
台北市教保人員協會-所有分類 · 2021-06-02 08:00
-
聲援現場幼教夥伴
今年因為國內covid-19疫情升溫的關係~~臺北市政府下達了托嬰中心、幼兒園於5/18開始停托不停班的行政命令,家長不送托,機構就等於沒有了收入,但是老師要上班,該給的薪資還是得付,雇主仍需照付薪資給老師,不得強迫老師休特休或事假,甚至放無薪假。然而很多私立幼托園所仍然強迫老師放假,引起了很多現場老師的不滿與反彈,請大家持續關注與聲援! https://udn.com/news/story/6885/5502673https://udn.com/news/story/6885/5502871
-
台北市教保人員協會第十一屆第三次會員大會
【台北市教保人員協會第十一屆第三次會員大會】各位親愛的會員: 本會將在110年4月10日(六)舉辦「社團法人台北市教保人員協會第十一屆第四次會員大會」,邀請您一起來敘敘舊、見見老朋友與認識新夥伴,並參與我們為您準備的精彩活動。 當天上午我們安排觀賞一部「上學去」的紀錄影片,並邀請南華大學謝青龍教授親臨會場與大家互動、討論,來了解現今教育工作者現況的困境與加入組織的重要性?藉由影片的欣賞及與謝教授的對話,希望能讓大家對於組織運作更具概念,及具有不一樣的視野與眼界…活動時間:110年04月10日(六) 9:00—12:00活動地點:臺北市中山區林森北路511號(新興國中會議室)交通方式:捷運中山國小站2號出口恭請 蒞臨指導 台北市教保人員協會 理事長 陳亮吟 敬邀
台北市教保人員協會-所有分類 · 2021-06-02 08:00
-
台北市教保人員協會第十一屆第三次會員大會
【台北市教保人員協會第十一屆第三次會員大會】各位親愛的會員: 本會將在110年4月10日(六)舉辦「社團法人台北市教保人員協會第十一屆第四次會員大會」,邀請您一起來敘敘舊、見見老朋友與認識新夥伴,並參與我們為您準備的精彩活動。 當天上午我們安排觀賞一部「上學去」的紀錄影片,並邀請南華大學謝青龍教授親臨會場與大家互動、討論,來了解現今教育工作者現況的困境與加入組織的重要性?藉由影片的欣賞及與謝教授的對話,希望能讓大家對於組織運作更具概念,及具有不一樣的視野與眼界…活動時間:110年04月10日(六) 9:00—12:00活動地點:臺北市中山區林森北路511號(新興國中會議室)交通方式:捷運中山國小站2號出口恭請 蒞臨指導 台北市教保人員協會 理事長 陳亮吟 敬邀
-
非營利幼兒園:家長的第 3 種托育選擇、以人為本的教育實踐、跨世代的好投資
好文來源:https://rightplus.org/2020/10/27/non-profit-preschool-1/Right Plus 多多益善 2020-10-27 by 黃愉婷 活動主題:非營利幼兒園 5 年推動成果與展望:以人為本的照顧實踐與借鏡地點:臺大醫院國際會議中心 101 會議室時間:9/24(四)10:00-16:45、9/25(五)9:30-12:45與談人:請參考論壇議程主辦單位:財團法人彭婉如文教基金會指導單位:教育部國民及學前教育署 拋棄慣常的簿本跟教條,2-6 歲的學齡前教育還可以怎麼做?目前坊間 3 種類型的幼兒園(註 1)中,除了公立與私立幼兒園,還有 2012 年上路施行的非營利幼兒園。(註 2)非營利幼兒園欲實踐的是「以人為本」、「社區互動/共融」等精神,是家長在搶不到又缺乏彈性的公幼、昂貴又良莠不齊的私幼之外,第 3 種新興的托育選擇。 老幼共融:理解老幼差異、學會照顧自己與他人高雄的鳳山社區自治非營利幼兒園成立於 2013 年,由彭婉如基金會所承接,由於幼兒園位於五甲社會福利服務館內,同一棟樓還設有社區發展協會、老人日照中心,以及身心障礙庇護工坊。為了培養幼兒園的孩子認識多元文化、尊重差異,並練習關懷社區與生活周遭的人事物,幼兒園運用了先天地理位置,結合社工、老師、社福等資源,規畫一系列漸進式的互動課程,讓孩子從帶日照中心的阿公阿嬤散步開始,到和阿公阿嬤一起玩桌遊、一起製作餐點、一起過大小節慶等。示意圖/非營利幼兒園 幼兒園的角色,就是引導孩子們從互動經驗中,看見阿公阿嬤的需求並理解老幼差異──有慢性病的阿公不能吃這個和那個;踽踽獨行的阿嬤膝蓋不好,需要攙扶;患有失智症的爺爺一下子就忘了自己介紹過的名字,得多講幾遍;活動進行到一半,奶奶就睡著了,原來是因為年紀大了,精神不濟⋯⋯最後,幼兒園要舉辦畢業典禮了,孩子與日照中心的長輩都對彼此依依不捨,園方更以惜別會的方式和小朋友們一起練習說再見。這樣的方式不僅無形中培養孩子尊重與體諒、練習覺知他人感受,長者也因此獲得陪伴。 障礙共融:差異不是問題,學會自主生活天主教伯利恆社會福利基金會承辦的臺南慈母非營利幼兒園,更配合基金會執行早療的需求,實施融合教育,招收 2-5 歲的一般生與身障幼兒,提供兩者豐富的互動學習機會。目前慈母園內共有 80 名一般生、9 名特教生,以及 17 名發展遲緩學生,並配置 11 名班級老師與 4 名助理員。 融合班級的教學要能落實,需要各層面的「合理調整」,包括物理/社會環境、教育素材、活動、特殊器材、同儕與成人的支持等。例如於廁所加裝扶手、製作收拾書包的流程圖,訓練腦性麻痺的孩子不需要倚賴他人協助,學習自主如廁、收拾。其實,一般生在學習階段,也容易「做一忘二」(完成第一步驟,就忘記下一個步驟),這樣的流程圖可說是一種通用設計。圖/陳惠鈴提供 慈母非營利幼兒園園長陳惠鈴更分享,園中有個視障孩子同時患有甲狀腺問題,體型格外嬌小,身高僅 80 公分、體重 7 公斤,老師於是請校工協助,手動為桌椅「穿上高跟鞋」,以便符合他的體型,且無須使用矮人一截的桌子,更可以與他人共用桌子,墊高的桌子也能給特別高大或是輪椅族的孩子使用。而必須用雙手控制助行器行走的水腦症孩子,也想跟同學一起玩「用布傳球」的遊戲,老師就將布的一角繫在助行器上,讓他不需他人協助也能與同學同樂;玩凌波舞的時候,老師正苦惱使用助行器的孩子無法後仰通過竹竿,小朋友已經發揮創意,決定一起抬高竹竿,讓身障同學也能享受樂趣。丟沙包遊戲中,必須手握沙包丟到對面玩伴的桶子裡,有的孩子甚至主動靠近握力與投擲能力較弱的腦麻孩子,縮短他的沙包投擲距離,讓腦麻同學一起玩樂,孩子們也能獲得成功經驗,增加自信。圖/陳惠鈴提供 h圖/陳惠鈴提供 對陳惠鈴而言,她始終相信慈母幼兒園創辦者甘惠忠神父所言:「沒有特殊的教育(特教),教育為的是所有的孩子,因為每個孩子都是特別的。」非營利幼兒園貫徹的共融精神也是如此,不僅再次印證「養大一個孩子需要傾全村之力」,更體現了孩子也是全村的一員,重視孩子主體性的教育,才能將童年還給孩子,成為他們好好長大的養分。 公幼難搶無彈性、私幼昂貴良莠不齊早年由於公私立幼兒園比例懸殊(公私幼比約 3:7),家長若想選擇學費較便宜的公幼,得排隊搶名額才有機會進入公幼,且公幼收托時間較無彈性,下課時間早、寒暑假又不收托,若確定要進公幼,家長得先克服下課接送與寒暑假托育的問題。而營利性的私幼比公幼更彈性,不僅接受課後延托,也不放寒暑假。然而私幼收費較公幼高昂許多,且雖然課程與教學方式多元,品質卻良莠不齊。根據全國教保資訊網,私幼未符合法規而受裁罰的情形,遠多於公幼。Photo by Gautam Arora on Unsplash 不僅如此,私幼雖收取高額學費,其中只領得到法定最低薪資的教保員,卻得肩負高工時的勞動條件;學界也批評,在市場機制運作下,私幼的課程往往過度營利化,才藝、競賽、超前學習樣樣來,偏離學前教育「希望孩子身心穩定發展」的核心價值。根據全國教保資訊網,目前全臺 242 所非營利幼兒園由不同的基金會、協會或學校辦理,承辦法人懷著自身的組織使命,與幼兒園透過制度結合,往往能在教保現場激盪出多元而燦爛的光芒。 非營利幼兒園,家長的第 3 種托育選擇政府為了回應民間的期待,於 2011 年通過《幼兒教育及照顧法》,其中第 9 條明訂設立非營利幼兒園的法源依據,而 2012 年《非營利幼兒園實施辦法》接續著上路,政府與民間共同辦理的「非營利幼兒園」正式成為家長們第 3 種幼兒托育選擇。ht圖/「我要非營利幼兒園」懶人包 截至目前為止,全臺約有 242 所非營利幼兒園,相較於 105 學年度的 50 所、106 學年度的 77 所、107 學年度的 125 所,可說是穩定成長。教育部國民及學前教育署副署長許麗娟表示,從國際經驗可以發現,公共化教保服務能有效減輕年輕雙薪家庭的負擔,對少子女化的社會來說,無疑是一項正向的政策工具。許麗娟更說,政府推動「擴大化公共教保服務」是為了「減輕家長負擔」,原本預計於 8 年內(2017-2024 年)增設公共化幼兒園 3000 班,「但是 2018 年到現在已經建置 1551 班,以每年增設 500 班的效率看來,可望於 2023 年提前完成 3000 班的目標。」非營利幼兒園除了平價、能讓家長安心托育,也強調「以人為本」、「社區互動/共融」,讓孩子獲得成長真正所需的養分。在幼教領域服務 30 年的新竹市教保人員協會理事長許玉齡表示,家長們之所以為了幼教名額搶破頭,無非是為了好的品質,反過來說,若能將好品質拓展到各類別的幼兒園,收入優渥的家長也許不需擠公幼窄門,幼兒園的資源分配或能更合理。教育應以孩子為主體,成就跨世代的好投資但何謂「好品質」?「教育不是設備競賽,不一定需要漂亮豪華的場域,更不是服務業。」許玉齡表示,孩子需要的是願意溫暖陪伴、耐心等待他們成長的環境,甚至能到鄰近社區互動,認識自己生活的地方,「學前教育不是為了服務家長,而是與家長攜手培育未來的人才。」許玉齡說,過去填鴨式教育的觀念必須轉變,教育才能有所突破。輔大社會系副教授石易平分享一則似乎很常聽見的親身故事:一位身為家長的朋友在社群媒體上,分享就讀大班的 5 歲孩子寫注音作業寫得既吃力又挫折,並詢問臉友們「該如何是好?」石易平說,其實這樣的挫折並非孩子不夠努力,而是因為學齡前幼兒骨骼與肌肉還在發展,不適合握筆,且他們現階段的認知發育也不適合學習抽象符號(注音)。更嚴重的是,「當我們要小孩寫注音符號時,可能正在剝奪他探索世界的機會。」因為超齡的學習內容不僅身體發育跟不上,未來上小學時,也可能因為早就學會了而對學習失去耐心與成就感。石易平直指孩子在幼兒園發生的問題核心,很多時候來自大人。小孩充滿壓力的寫著注音,你卻告訴他「有壓力才會成長」,其實已是間接表達了這樣的作業並非合理要求。Photo credit: 頭家國民小學 Tuojia Elementary School on Visual Hunt / CC BY-NC-SA 或是當小孩抱怨午餐難吃,你卻告訴他「團體生活本來就是這樣」,並拒絕跟老師、校方反映,其實是在傳達「公共生活能夠看起來如常,是因為某些人忍耐。」石易平說:「但事實是,要與他人共同生活,就必須學習溝通。我們習慣以大人的秩序為秩序,然而,教育應以孩子為主體。」美國經濟學家詹姆士・赫克曼(J. Heckman)的研究也告訴所有「不想輸在起跑點」的家長們:童年階段若能強化非認知能力,如強烈的企圖心、良好的態度、自我控制力、毅力、社交能力、洞察判斷力等「軟技巧」,對孩子未來有長期而穩定的正面影響。此外,美國密西根幼兒園的研究計畫也發現,如果將弱勢兒童分配到關注力較高,且為家長提供密集學習幫助的班級,他們長大後學業成就會比較好、犯罪率也較低。「換句話說,高品質的幼教對國家來說是『跨世代的好投資』,因為它將造就健康、有成就感的成人,並教養出同樣健康、成功的下一代。」石易平說。註 1:雙軌整併後的幼兒園民國 101 年臺灣施行《幼兒教育及照顧法》,在此之前,幼兒托育採雙軌制,由「托兒所」收托 2-6 歲的幼兒,配置教保人員,地方主管機關是社會局、中央是衛福部;另有「幼稚園」收托 4-6 歲的幼兒,每班配置 2 名教師,主管機關是教育部、地方上是教育局。101 年後,托兒所與幼稚園雙軌合併,稱為「幼兒園」,中央主管機關統一為教育部,地方則是各地方政府,收托 2-6 歲學齡前幼童。註 2:臺灣幼兒園的 3 種型態(1)公立幼兒園:由政府提供經營資金、場地與人事費用等,國/市/鄉/鎮立皆有,且依照《幼兒教育及照顧法》(以下簡稱「幼照法」)必須優先招收低收、中低收、原住民、身心障礙、身心障礙者子女與特殊境遇家庭等幼兒。(2)私立幼兒園:由私人籌備設立,自訂收費機制,每一間私立幼兒園的特色、師資與費用差異較大。2018 年 8 月 1 日衛福部托育準公共化政策上路,為了提供家長更多平價的托育選擇,開放符合要件的私幼與政府簽訂合作契約,以原有營運方式向家長收取每月最多 4500 元的費用,差額由政府補助。(3)非營利幼兒園:建立於「公私協力」概念下,由政府無償提供土地、建物、設備等,並委託公益法人經營,並由政府與家長共同分攤托育費用,家長每月僅需繳納約 3500 元的費用。此外,由於不以營利為目的,當年所得必須投入下一年度的幼兒園經營上。 公立幼兒園 私立幼兒園 非營利幼兒園 經營單位 政府 私人 公益法人 數量(截至 108 學年度) 2459 所 4106 所(含1262 所準公共化幼兒園) 242 所 收費 約 2500 元/月 不包含課後延托費 7500-25000 元/月 註冊、教材、才藝費用另計 3500 元/月 各縣市政府分攤比例不一 收托時間 部分有課後延托 寒暑假無收托 有課後延托 寒暑假可收托 有課後延托 寒暑假可收托 娃娃車 無 有 部分有 師生比 符合法規 不一定 符合法規 師資 合格教保人員 待遇最好、人員穩定 部分師資不合格 低薪高工時、流動率高 合格教保人員 必須符合法定薪資表 教學方式 主題 + 角落(學習區)統整教學 蒙式、主題、分科、才藝等五花八門 主題 + 角落(學習區)統整教學、社區互動 品質管理 每 5 年基礎評鑑 每 5 年基礎評鑑 每學期到園檢查 2 次 每學年績效考評 每 5 年基礎評鑑 報名時間 每年 4-5 月 依照各縣市教育局處或原所公告 隨時可入園 每年 5-6 月 依照各縣市教育局處或原所公告 資料來源/全國教保資訊網、教育部、托育政策催生聯盟
台北市教保人員協會-所有分類 · 2020-10-27 08:00
-
非營利幼兒園:家長的第 3 種托育選擇、以人為本的教育實踐、跨世代的好投資
好文來源:https://rightplus.org/2020/10/27/non-profit-preschool-1/Right Plus 多多益善 2020-10-27 by 黃愉婷 活動主題:非營利幼兒園 5 年推動成果與展望:以人為本的照顧實踐與借鏡地點:臺大醫院國際會議中心 101 會議室時間:9/24(四)10:00-16:45、9/25(五)9:30-12:45與談人:請參考論壇議程主辦單位:財團法人彭婉如文教基金會指導單位:教育部國民及學前教育署 拋棄慣常的簿本跟教條,2-6 歲的學齡前教育還可以怎麼做?目前坊間 3 種類型的幼兒園(註 1)中,除了公立與私立幼兒園,還有 2012 年上路施行的非營利幼兒園。(註 2)非營利幼兒園欲實踐的是「以人為本」、「社區互動/共融」等精神,是家長在搶不到又缺乏彈性的公幼、昂貴又良莠不齊的私幼之外,第 3 種新興的托育選擇。 老幼共融:理解老幼差異、學會照顧自己與他人高雄的鳳山社區自治非營利幼兒園成立於 2013 年,由彭婉如基金會所承接,由於幼兒園位於五甲社會福利服務館內,同一棟樓還設有社區發展協會、老人日照中心,以及身心障礙庇護工坊。為了培養幼兒園的孩子認識多元文化、尊重差異,並練習關懷社區與生活周遭的人事物,幼兒園運用了先天地理位置,結合社工、老師、社福等資源,規畫一系列漸進式的互動課程,讓孩子從帶日照中心的阿公阿嬤散步開始,到和阿公阿嬤一起玩桌遊、一起製作餐點、一起過大小節慶等。示意圖/非營利幼兒園 幼兒園的角色,就是引導孩子們從互動經驗中,看見阿公阿嬤的需求並理解老幼差異──有慢性病的阿公不能吃這個和那個;踽踽獨行的阿嬤膝蓋不好,需要攙扶;患有失智症的爺爺一下子就忘了自己介紹過的名字,得多講幾遍;活動進行到一半,奶奶就睡著了,原來是因為年紀大了,精神不濟⋯⋯最後,幼兒園要舉辦畢業典禮了,孩子與日照中心的長輩都對彼此依依不捨,園方更以惜別會的方式和小朋友們一起練習說再見。這樣的方式不僅無形中培養孩子尊重與體諒、練習覺知他人感受,長者也因此獲得陪伴。 障礙共融:差異不是問題,學會自主生活天主教伯利恆社會福利基金會承辦的臺南慈母非營利幼兒園,更配合基金會執行早療的需求,實施融合教育,招收 2-5 歲的一般生與身障幼兒,提供兩者豐富的互動學習機會。目前慈母園內共有 80 名一般生、9 名特教生,以及 17 名發展遲緩學生,並配置 11 名班級老師與 4 名助理員。 融合班級的教學要能落實,需要各層面的「合理調整」,包括物理/社會環境、教育素材、活動、特殊器材、同儕與成人的支持等。例如於廁所加裝扶手、製作收拾書包的流程圖,訓練腦性麻痺的孩子不需要倚賴他人協助,學習自主如廁、收拾。其實,一般生在學習階段,也容易「做一忘二」(完成第一步驟,就忘記下一個步驟),這樣的流程圖可說是一種通用設計。圖/陳惠鈴提供 慈母非營利幼兒園園長陳惠鈴更分享,園中有個視障孩子同時患有甲狀腺問題,體型格外嬌小,身高僅 80 公分、體重 7 公斤,老師於是請校工協助,手動為桌椅「穿上高跟鞋」,以便符合他的體型,且無須使用矮人一截的桌子,更可以與他人共用桌子,墊高的桌子也能給特別高大或是輪椅族的孩子使用。而必須用雙手控制助行器行走的水腦症孩子,也想跟同學一起玩「用布傳球」的遊戲,老師就將布的一角繫在助行器上,讓他不需他人協助也能與同學同樂;玩凌波舞的時候,老師正苦惱使用助行器的孩子無法後仰通過竹竿,小朋友已經發揮創意,決定一起抬高竹竿,讓身障同學也能享受樂趣。丟沙包遊戲中,必須手握沙包丟到對面玩伴的桶子裡,有的孩子甚至主動靠近握力與投擲能力較弱的腦麻孩子,縮短他的沙包投擲距離,讓腦麻同學一起玩樂,孩子們也能獲得成功經驗,增加自信。圖/陳惠鈴提供 h圖/陳惠鈴提供 對陳惠鈴而言,她始終相信慈母幼兒園創辦者甘惠忠神父所言:「沒有特殊的教育(特教),教育為的是所有的孩子,因為每個孩子都是特別的。」非營利幼兒園貫徹的共融精神也是如此,不僅再次印證「養大一個孩子需要傾全村之力」,更體現了孩子也是全村的一員,重視孩子主體性的教育,才能將童年還給孩子,成為他們好好長大的養分。 公幼難搶無彈性、私幼昂貴良莠不齊早年由於公私立幼兒園比例懸殊(公私幼比約 3:7),家長若想選擇學費較便宜的公幼,得排隊搶名額才有機會進入公幼,且公幼收托時間較無彈性,下課時間早、寒暑假又不收托,若確定要進公幼,家長得先克服下課接送與寒暑假托育的問題。而營利性的私幼比公幼更彈性,不僅接受課後延托,也不放寒暑假。然而私幼收費較公幼高昂許多,且雖然課程與教學方式多元,品質卻良莠不齊。根據全國教保資訊網,私幼未符合法規而受裁罰的情形,遠多於公幼。Photo by Gautam Arora on Unsplash 不僅如此,私幼雖收取高額學費,其中只領得到法定最低薪資的教保員,卻得肩負高工時的勞動條件;學界也批評,在市場機制運作下,私幼的課程往往過度營利化,才藝、競賽、超前學習樣樣來,偏離學前教育「希望孩子身心穩定發展」的核心價值。根據全國教保資訊網,目前全臺 242 所非營利幼兒園由不同的基金會、協會或學校辦理,承辦法人懷著自身的組織使命,與幼兒園透過制度結合,往往能在教保現場激盪出多元而燦爛的光芒。 非營利幼兒園,家長的第 3 種托育選擇政府為了回應民間的期待,於 2011 年通過《幼兒教育及照顧法》,其中第 9 條明訂設立非營利幼兒園的法源依據,而 2012 年《非營利幼兒園實施辦法》接續著上路,政府與民間共同辦理的「非營利幼兒園」正式成為家長們第 3 種幼兒托育選擇。ht圖/「我要非營利幼兒園」懶人包 截至目前為止,全臺約有 242 所非營利幼兒園,相較於 105 學年度的 50 所、106 學年度的 77 所、107 學年度的 125 所,可說是穩定成長。教育部國民及學前教育署副署長許麗娟表示,從國際經驗可以發現,公共化教保服務能有效減輕年輕雙薪家庭的負擔,對少子女化的社會來說,無疑是一項正向的政策工具。許麗娟更說,政府推動「擴大化公共教保服務」是為了「減輕家長負擔」,原本預計於 8 年內(2017-2024 年)增設公共化幼兒園 3000 班,「但是 2018 年到現在已經建置 1551 班,以每年增設 500 班的效率看來,可望於 2023 年提前完成 3000 班的目標。」非營利幼兒園除了平價、能讓家長安心托育,也強調「以人為本」、「社區互動/共融」,讓孩子獲得成長真正所需的養分。在幼教領域服務 30 年的新竹市教保人員協會理事長許玉齡表示,家長們之所以為了幼教名額搶破頭,無非是為了好的品質,反過來說,若能將好品質拓展到各類別的幼兒園,收入優渥的家長也許不需擠公幼窄門,幼兒園的資源分配或能更合理。教育應以孩子為主體,成就跨世代的好投資但何謂「好品質」?「教育不是設備競賽,不一定需要漂亮豪華的場域,更不是服務業。」許玉齡表示,孩子需要的是願意溫暖陪伴、耐心等待他們成長的環境,甚至能到鄰近社區互動,認識自己生活的地方,「學前教育不是為了服務家長,而是與家長攜手培育未來的人才。」許玉齡說,過去填鴨式教育的觀念必須轉變,教育才能有所突破。輔大社會系副教授石易平分享一則似乎很常聽見的親身故事:一位身為家長的朋友在社群媒體上,分享就讀大班的 5 歲孩子寫注音作業寫得既吃力又挫折,並詢問臉友們「該如何是好?」石易平說,其實這樣的挫折並非孩子不夠努力,而是因為學齡前幼兒骨骼與肌肉還在發展,不適合握筆,且他們現階段的認知發育也不適合學習抽象符號(注音)。更嚴重的是,「當我們要小孩寫注音符號時,可能正在剝奪他探索世界的機會。」因為超齡的學習內容不僅身體發育跟不上,未來上小學時,也可能因為早就學會了而對學習失去耐心與成就感。石易平直指孩子在幼兒園發生的問題核心,很多時候來自大人。小孩充滿壓力的寫著注音,你卻告訴他「有壓力才會成長」,其實已是間接表達了這樣的作業並非合理要求。Photo credit: 頭家國民小學 Tuojia Elementary School on Visual Hunt / CC BY-NC-SA 或是當小孩抱怨午餐難吃,你卻告訴他「團體生活本來就是這樣」,並拒絕跟老師、校方反映,其實是在傳達「公共生活能夠看起來如常,是因為某些人忍耐。」石易平說:「但事實是,要與他人共同生活,就必須學習溝通。我們習慣以大人的秩序為秩序,然而,教育應以孩子為主體。」美國經濟學家詹姆士・赫克曼(J. Heckman)的研究也告訴所有「不想輸在起跑點」的家長們:童年階段若能強化非認知能力,如強烈的企圖心、良好的態度、自我控制力、毅力、社交能力、洞察判斷力等「軟技巧」,對孩子未來有長期而穩定的正面影響。此外,美國密西根幼兒園的研究計畫也發現,如果將弱勢兒童分配到關注力較高,且為家長提供密集學習幫助的班級,他們長大後學業成就會比較好、犯罪率也較低。「換句話說,高品質的幼教對國家來說是『跨世代的好投資』,因為它將造就健康、有成就感的成人,並教養出同樣健康、成功的下一代。」石易平說。註 1:雙軌整併後的幼兒園民國 101 年臺灣施行《幼兒教育及照顧法》,在此之前,幼兒托育採雙軌制,由「托兒所」收托 2-6 歲的幼兒,配置教保人員,地方主管機關是社會局、中央是衛福部;另有「幼稚園」收托 4-6 歲的幼兒,每班配置 2 名教師,主管機關是教育部、地方上是教育局。101 年後,托兒所與幼稚園雙軌合併,稱為「幼兒園」,中央主管機關統一為教育部,地方則是各地方政府,收托 2-6 歲學齡前幼童。註 2:臺灣幼兒園的 3 種型態(1)公立幼兒園:由政府提供經營資金、場地與人事費用等,國/市/鄉/鎮立皆有,且依照《幼兒教育及照顧法》(以下簡稱「幼照法」)必須優先招收低收、中低收、原住民、身心障礙、身心障礙者子女與特殊境遇家庭等幼兒。(2)私立幼兒園:由私人籌備設立,自訂收費機制,每一間私立幼兒園的特色、師資與費用差異較大。2018 年 8 月 1 日衛福部托育準公共化政策上路,為了提供家長更多平價的托育選擇,開放符合要件的私幼與政府簽訂合作契約,以原有營運方式向家長收取每月最多 4500 元的費用,差額由政府補助。(3)非營利幼兒園:建立於「公私協力」概念下,由政府無償提供土地、建物、設備等,並委託公益法人經營,並由政府與家長共同分攤托育費用,家長每月僅需繳納約 3500 元的費用。此外,由於不以營利為目的,當年所得必須投入下一年度的幼兒園經營上。 公立幼兒園 私立幼兒園 非營利幼兒園 經營單位 政府 私人 公益法人 數量(截至 108 學年度) 2459 所 4106 所(含1262 所準公共化幼兒園) 242 所 收費 約 2500 元/月 不包含課後延托費 7500-25000 元/月 註冊、教材、才藝費用另計 3500 元/月 各縣市政府分攤比例不一 收托時間 部分有課後延托 寒暑假無收托 有課後延托 寒暑假可收托 有課後延托 寒暑假可收托 娃娃車 無 有 部分有 師生比 符合法規 不一定 符合法規 師資 合格教保人員 待遇最好、人員穩定 部分師資不合格 低薪高工時、流動率高 合格教保人員 必須符合法定薪資表 教學方式 主題 + 角落(學習區)統整教學 蒙式、主題、分科、才藝等五花八門 主題 + 角落(學習區)統整教學、社區互動 品質管理 每 5 年基礎評鑑 每 5 年基礎評鑑 每學期到園檢查 2 次 每學年績效考評 每 5 年基礎評鑑 報名時間 每年 4-5 月 依照各縣市教育局處或原所公告 隨時可入園 每年 5-6 月 依照各縣市教育局處或原所公告 資料來源/全國教保資訊網、教育部、托育政策催生聯盟
-
非營利幼兒園:家長的第 3 種托育選擇、以人為本的教育實踐、跨世代的好投資
好文來源:https://rightplus.org/2020/10/27/non-profit-preschool-1/Right Plus 多多益善 2020-10-27 by 黃愉婷 活動主題:非營利幼兒園 5 年推動成果與展望:以人為本的照顧實踐與借鏡地點:臺大醫院國際會議中心 101 會議室時間:9/24(四)10:00-16:45、9/25(五)9:30-12:45與談人:請參考論壇議程主辦單位:財團法人彭婉如文教基金會指導單位:教育部國民及學前教育署 拋棄慣常的簿本跟教條,2-6 歲的學齡前教育還可以怎麼做?目前坊間 3 種類型的幼兒園(註 1)中,除了公立與私立幼兒園,還有 2012 年上路施行的非營利幼兒園。(註 2)非營利幼兒園欲實踐的是「以人為本」、「社區互動/共融」等精神,是家長在搶不到又缺乏彈性的公幼、昂貴又良莠不齊的私幼之外,第 3 種新興的托育選擇。 老幼共融:理解老幼差異、學會照顧自己與他人高雄的鳳山社區自治非營利幼兒園成立於 2013 年,由彭婉如基金會所承接,由於幼兒園位於五甲社會福利服務館內,同一棟樓還設有社區發展協會、老人日照中心,以及身心障礙庇護工坊。為了培養幼兒園的孩子認識多元文化、尊重差異,並練習關懷社區與生活周遭的人事物,幼兒園運用了先天地理位置,結合社工、老師、社福等資源,規畫一系列漸進式的互動課程,讓孩子從帶日照中心的阿公阿嬤散步開始,到和阿公阿嬤一起玩桌遊、一起製作餐點、一起過大小節慶等。示意圖/非營利幼兒園 幼兒園的角色,就是引導孩子們從互動經驗中,看見阿公阿嬤的需求並理解老幼差異──有慢性病的阿公不能吃這個和那個;踽踽獨行的阿嬤膝蓋不好,需要攙扶;患有失智症的爺爺一下子就忘了自己介紹過的名字,得多講幾遍;活動進行到一半,奶奶就睡著了,原來是因為年紀大了,精神不濟⋯⋯最後,幼兒園要舉辦畢業典禮了,孩子與日照中心的長輩都對彼此依依不捨,園方更以惜別會的方式和小朋友們一起練習說再見。這樣的方式不僅無形中培養孩子尊重與體諒、練習覺知他人感受,長者也因此獲得陪伴。 障礙共融:差異不是問題,學會自主生活天主教伯利恆社會福利基金會承辦的臺南慈母非營利幼兒園,更配合基金會執行早療的需求,實施融合教育,招收 2-5 歲的一般生與身障幼兒,提供兩者豐富的互動學習機會。目前慈母園內共有 80 名一般生、9 名特教生,以及 17 名發展遲緩學生,並配置 11 名班級老師與 4 名助理員。 融合班級的教學要能落實,需要各層面的「合理調整」,包括物理/社會環境、教育素材、活動、特殊器材、同儕與成人的支持等。例如於廁所加裝扶手、製作收拾書包的流程圖,訓練腦性麻痺的孩子不需要倚賴他人協助,學習自主如廁、收拾。其實,一般生在學習階段,也容易「做一忘二」(完成第一步驟,就忘記下一個步驟),這樣的流程圖可說是一種通用設計。圖/陳惠鈴提供 慈母非營利幼兒園園長陳惠鈴更分享,園中有個視障孩子同時患有甲狀腺問題,體型格外嬌小,身高僅 80 公分、體重 7 公斤,老師於是請校工協助,手動為桌椅「穿上高跟鞋」,以便符合他的體型,且無須使用矮人一截的桌子,更可以與他人共用桌子,墊高的桌子也能給特別高大或是輪椅族的孩子使用。而必須用雙手控制助行器行走的水腦症孩子,也想跟同學一起玩「用布傳球」的遊戲,老師就將布的一角繫在助行器上,讓他不需他人協助也能與同學同樂;玩凌波舞的時候,老師正苦惱使用助行器的孩子無法後仰通過竹竿,小朋友已經發揮創意,決定一起抬高竹竿,讓身障同學也能享受樂趣。丟沙包遊戲中,必須手握沙包丟到對面玩伴的桶子裡,有的孩子甚至主動靠近握力與投擲能力較弱的腦麻孩子,縮短他的沙包投擲距離,讓腦麻同學一起玩樂,孩子們也能獲得成功經驗,增加自信。圖/陳惠鈴提供 h圖/陳惠鈴提供 對陳惠鈴而言,她始終相信慈母幼兒園創辦者甘惠忠神父所言:「沒有特殊的教育(特教),教育為的是所有的孩子,因為每個孩子都是特別的。」非營利幼兒園貫徹的共融精神也是如此,不僅再次印證「養大一個孩子需要傾全村之力」,更體現了孩子也是全村的一員,重視孩子主體性的教育,才能將童年還給孩子,成為他們好好長大的養分。 公幼難搶無彈性、私幼昂貴良莠不齊早年由於公私立幼兒園比例懸殊(公私幼比約 3:7),家長若想選擇學費較便宜的公幼,得排隊搶名額才有機會進入公幼,且公幼收托時間較無彈性,下課時間早、寒暑假又不收托,若確定要進公幼,家長得先克服下課接送與寒暑假托育的問題。而營利性的私幼比公幼更彈性,不僅接受課後延托,也不放寒暑假。然而私幼收費較公幼高昂許多,且雖然課程與教學方式多元,品質卻良莠不齊。根據全國教保資訊網,私幼未符合法規而受裁罰的情形,遠多於公幼。Photo by Gautam Arora on Unsplash 不僅如此,私幼雖收取高額學費,其中只領得到法定最低薪資的教保員,卻得肩負高工時的勞動條件;學界也批評,在市場機制運作下,私幼的課程往往過度營利化,才藝、競賽、超前學習樣樣來,偏離學前教育「希望孩子身心穩定發展」的核心價值。根據全國教保資訊網,目前全臺 242 所非營利幼兒園由不同的基金會、協會或學校辦理,承辦法人懷著自身的組織使命,與幼兒園透過制度結合,往往能在教保現場激盪出多元而燦爛的光芒。 非營利幼兒園,家長的第 3 種托育選擇政府為了回應民間的期待,於 2011 年通過《幼兒教育及照顧法》,其中第 9 條明訂設立非營利幼兒園的法源依據,而 2012 年《非營利幼兒園實施辦法》接續著上路,政府與民間共同辦理的「非營利幼兒園」正式成為家長們第 3 種幼兒托育選擇。ht圖/「我要非營利幼兒園」懶人包 截至目前為止,全臺約有 242 所非營利幼兒園,相較於 105 學年度的 50 所、106 學年度的 77 所、107 學年度的 125 所,可說是穩定成長。教育部國民及學前教育署副署長許麗娟表示,從國際經驗可以發現,公共化教保服務能有效減輕年輕雙薪家庭的負擔,對少子女化的社會來說,無疑是一項正向的政策工具。許麗娟更說,政府推動「擴大化公共教保服務」是為了「減輕家長負擔」,原本預計於 8 年內(2017-2024 年)增設公共化幼兒園 3000 班,「但是 2018 年到現在已經建置 1551 班,以每年增設 500 班的效率看來,可望於 2023 年提前完成 3000 班的目標。」非營利幼兒園除了平價、能讓家長安心托育,也強調「以人為本」、「社區互動/共融」,讓孩子獲得成長真正所需的養分。在幼教領域服務 30 年的新竹市教保人員協會理事長許玉齡表示,家長們之所以為了幼教名額搶破頭,無非是為了好的品質,反過來說,若能將好品質拓展到各類別的幼兒園,收入優渥的家長也許不需擠公幼窄門,幼兒園的資源分配或能更合理。教育應以孩子為主體,成就跨世代的好投資但何謂「好品質」?「教育不是設備競賽,不一定需要漂亮豪華的場域,更不是服務業。」許玉齡表示,孩子需要的是願意溫暖陪伴、耐心等待他們成長的環境,甚至能到鄰近社區互動,認識自己生活的地方,「學前教育不是為了服務家長,而是與家長攜手培育未來的人才。」許玉齡說,過去填鴨式教育的觀念必須轉變,教育才能有所突破。輔大社會系副教授石易平分享一則似乎很常聽見的親身故事:一位身為家長的朋友在社群媒體上,分享就讀大班的 5 歲孩子寫注音作業寫得既吃力又挫折,並詢問臉友們「該如何是好?」石易平說,其實這樣的挫折並非孩子不夠努力,而是因為學齡前幼兒骨骼與肌肉還在發展,不適合握筆,且他們現階段的認知發育也不適合學習抽象符號(注音)。更嚴重的是,「當我們要小孩寫注音符號時,可能正在剝奪他探索世界的機會。」因為超齡的學習內容不僅身體發育跟不上,未來上小學時,也可能因為早就學會了而對學習失去耐心與成就感。石易平直指孩子在幼兒園發生的問題核心,很多時候來自大人。小孩充滿壓力的寫著注音,你卻告訴他「有壓力才會成長」,其實已是間接表達了這樣的作業並非合理要求。Photo credit: 頭家國民小學 Tuojia Elementary School on Visual Hunt / CC BY-NC-SA 或是當小孩抱怨午餐難吃,你卻告訴他「團體生活本來就是這樣」,並拒絕跟老師、校方反映,其實是在傳達「公共生活能夠看起來如常,是因為某些人忍耐。」石易平說:「但事實是,要與他人共同生活,就必須學習溝通。我們習慣以大人的秩序為秩序,然而,教育應以孩子為主體。」美國經濟學家詹姆士・赫克曼(J. Heckman)的研究也告訴所有「不想輸在起跑點」的家長們:童年階段若能強化非認知能力,如強烈的企圖心、良好的態度、自我控制力、毅力、社交能力、洞察判斷力等「軟技巧」,對孩子未來有長期而穩定的正面影響。此外,美國密西根幼兒園的研究計畫也發現,如果將弱勢兒童分配到關注力較高,且為家長提供密集學習幫助的班級,他們長大後學業成就會比較好、犯罪率也較低。「換句話說,高品質的幼教對國家來說是『跨世代的好投資』,因為它將造就健康、有成就感的成人,並教養出同樣健康、成功的下一代。」石易平說。註 1:雙軌整併後的幼兒園民國 101 年臺灣施行《幼兒教育及照顧法》,在此之前,幼兒托育採雙軌制,由「托兒所」收托 2-6 歲的幼兒,配置教保人員,地方主管機關是社會局、中央是衛福部;另有「幼稚園」收托 4-6 歲的幼兒,每班配置 2 名教師,主管機關是教育部、地方上是教育局。101 年後,托兒所與幼稚園雙軌合併,稱為「幼兒園」,中央主管機關統一為教育部,地方則是各地方政府,收托 2-6 歲學齡前幼童。註 2:臺灣幼兒園的 3 種型態(1)公立幼兒園:由政府提供經營資金、場地與人事費用等,國/市/鄉/鎮立皆有,且依照《幼兒教育及照顧法》(以下簡稱「幼照法」)必須優先招收低收、中低收、原住民、身心障礙、身心障礙者子女與特殊境遇家庭等幼兒。(2)私立幼兒園:由私人籌備設立,自訂收費機制,每一間私立幼兒園的特色、師資與費用差異較大。2018 年 8 月 1 日衛福部托育準公共化政策上路,為了提供家長更多平價的托育選擇,開放符合要件的私幼與政府簽訂合作契約,以原有營運方式向家長收取每月最多 4500 元的費用,差額由政府補助。(3)非營利幼兒園:建立於「公私協力」概念下,由政府無償提供土地、建物、設備等,並委託公益法人經營,並由政府與家長共同分攤托育費用,家長每月僅需繳納約 3500 元的費用。此外,由於不以營利為目的,當年所得必須投入下一年度的幼兒園經營上。 公立幼兒園 私立幼兒園 非營利幼兒園 經營單位 政府 私人 公益法人 數量(截至 108 學年度) 2459 所 4106 所(含1262 所準公共化幼兒園) 242 所 收費 約 2500 元/月 不包含課後延托費 7500-25000 元/月 註冊、教材、才藝費用另計 3500 元/月 各縣市政府分攤比例不一 收托時間 部分有課後延托 寒暑假無收托 有課後延托 寒暑假可收托 有課後延托 寒暑假可收托 娃娃車 無 有 部分有 師生比 符合法規 不一定 符合法規 師資 合格教保人員 待遇最好、人員穩定 部分師資不合格 低薪高工時、流動率高 合格教保人員 必須符合法定薪資表 教學方式 主題 + 角落(學習區)統整教學 蒙式、主題、分科、才藝等五花八門 主題 + 角落(學習區)統整教學、社區互動 品質管理 每 5 年基礎評鑑 每 5 年基礎評鑑 每學期到園檢查 2 次 每學年績效考評 每 5 年基礎評鑑 報名時間 每年 4-5 月 依照各縣市教育局處或原所公告 隨時可入園 每年 5-6 月 依照各縣市教育局處或原所公告 資料來源/全國教保資訊網、教育部、托育政策催生聯盟
台北市教保人員協會-所有分類 · 2020-10-27 08:00
-
非營利幼兒園:家長的第 3 種托育選擇、以人為本的教育實踐、跨世代的好投資
好文來源:https://rightplus.org/2020/10/27/non-profit-preschool-1/Right Plus 多多益善 2020-10-27 by 黃愉婷 活動主題:非營利幼兒園 5 年推動成果與展望:以人為本的照顧實踐與借鏡地點:臺大醫院國際會議中心 101 會議室時間:9/24(四)10:00-16:45、9/25(五)9:30-12:45與談人:請參考論壇議程主辦單位:財團法人彭婉如文教基金會指導單位:教育部國民及學前教育署 拋棄慣常的簿本跟教條,2-6 歲的學齡前教育還可以怎麼做?目前坊間 3 種類型的幼兒園(註 1)中,除了公立與私立幼兒園,還有 2012 年上路施行的非營利幼兒園。(註 2)非營利幼兒園欲實踐的是「以人為本」、「社區互動/共融」等精神,是家長在搶不到又缺乏彈性的公幼、昂貴又良莠不齊的私幼之外,第 3 種新興的托育選擇。 老幼共融:理解老幼差異、學會照顧自己與他人高雄的鳳山社區自治非營利幼兒園成立於 2013 年,由彭婉如基金會所承接,由於幼兒園位於五甲社會福利服務館內,同一棟樓還設有社區發展協會、老人日照中心,以及身心障礙庇護工坊。為了培養幼兒園的孩子認識多元文化、尊重差異,並練習關懷社區與生活周遭的人事物,幼兒園運用了先天地理位置,結合社工、老師、社福等資源,規畫一系列漸進式的互動課程,讓孩子從帶日照中心的阿公阿嬤散步開始,到和阿公阿嬤一起玩桌遊、一起製作餐點、一起過大小節慶等。示意圖/非營利幼兒園 幼兒園的角色,就是引導孩子們從互動經驗中,看見阿公阿嬤的需求並理解老幼差異──有慢性病的阿公不能吃這個和那個;踽踽獨行的阿嬤膝蓋不好,需要攙扶;患有失智症的爺爺一下子就忘了自己介紹過的名字,得多講幾遍;活動進行到一半,奶奶就睡著了,原來是因為年紀大了,精神不濟⋯⋯最後,幼兒園要舉辦畢業典禮了,孩子與日照中心的長輩都對彼此依依不捨,園方更以惜別會的方式和小朋友們一起練習說再見。這樣的方式不僅無形中培養孩子尊重與體諒、練習覺知他人感受,長者也因此獲得陪伴。 障礙共融:差異不是問題,學會自主生活天主教伯利恆社會福利基金會承辦的臺南慈母非營利幼兒園,更配合基金會執行早療的需求,實施融合教育,招收 2-5 歲的一般生與身障幼兒,提供兩者豐富的互動學習機會。目前慈母園內共有 80 名一般生、9 名特教生,以及 17 名發展遲緩學生,並配置 11 名班級老師與 4 名助理員。 融合班級的教學要能落實,需要各層面的「合理調整」,包括物理/社會環境、教育素材、活動、特殊器材、同儕與成人的支持等。例如於廁所加裝扶手、製作收拾書包的流程圖,訓練腦性麻痺的孩子不需要倚賴他人協助,學習自主如廁、收拾。其實,一般生在學習階段,也容易「做一忘二」(完成第一步驟,就忘記下一個步驟),這樣的流程圖可說是一種通用設計。圖/陳惠鈴提供 慈母非營利幼兒園園長陳惠鈴更分享,園中有個視障孩子同時患有甲狀腺問題,體型格外嬌小,身高僅 80 公分、體重 7 公斤,老師於是請校工協助,手動為桌椅「穿上高跟鞋」,以便符合他的體型,且無須使用矮人一截的桌子,更可以與他人共用桌子,墊高的桌子也能給特別高大或是輪椅族的孩子使用。而必須用雙手控制助行器行走的水腦症孩子,也想跟同學一起玩「用布傳球」的遊戲,老師就將布的一角繫在助行器上,讓他不需他人協助也能與同學同樂;玩凌波舞的時候,老師正苦惱使用助行器的孩子無法後仰通過竹竿,小朋友已經發揮創意,決定一起抬高竹竿,讓身障同學也能享受樂趣。丟沙包遊戲中,必須手握沙包丟到對面玩伴的桶子裡,有的孩子甚至主動靠近握力與投擲能力較弱的腦麻孩子,縮短他的沙包投擲距離,讓腦麻同學一起玩樂,孩子們也能獲得成功經驗,增加自信。圖/陳惠鈴提供 h圖/陳惠鈴提供 對陳惠鈴而言,她始終相信慈母幼兒園創辦者甘惠忠神父所言:「沒有特殊的教育(特教),教育為的是所有的孩子,因為每個孩子都是特別的。」非營利幼兒園貫徹的共融精神也是如此,不僅再次印證「養大一個孩子需要傾全村之力」,更體現了孩子也是全村的一員,重視孩子主體性的教育,才能將童年還給孩子,成為他們好好長大的養分。 公幼難搶無彈性、私幼昂貴良莠不齊早年由於公私立幼兒園比例懸殊(公私幼比約 3:7),家長若想選擇學費較便宜的公幼,得排隊搶名額才有機會進入公幼,且公幼收托時間較無彈性,下課時間早、寒暑假又不收托,若確定要進公幼,家長得先克服下課接送與寒暑假托育的問題。而營利性的私幼比公幼更彈性,不僅接受課後延托,也不放寒暑假。然而私幼收費較公幼高昂許多,且雖然課程與教學方式多元,品質卻良莠不齊。根據全國教保資訊網,私幼未符合法規而受裁罰的情形,遠多於公幼。Photo by Gautam Arora on Unsplash 不僅如此,私幼雖收取高額學費,其中只領得到法定最低薪資的教保員,卻得肩負高工時的勞動條件;學界也批評,在市場機制運作下,私幼的課程往往過度營利化,才藝、競賽、超前學習樣樣來,偏離學前教育「希望孩子身心穩定發展」的核心價值。根據全國教保資訊網,目前全臺 242 所非營利幼兒園由不同的基金會、協會或學校辦理,承辦法人懷著自身的組織使命,與幼兒園透過制度結合,往往能在教保現場激盪出多元而燦爛的光芒。 非營利幼兒園,家長的第 3 種托育選擇政府為了回應民間的期待,於 2011 年通過《幼兒教育及照顧法》,其中第 9 條明訂設立非營利幼兒園的法源依據,而 2012 年《非營利幼兒園實施辦法》接續著上路,政府與民間共同辦理的「非營利幼兒園」正式成為家長們第 3 種幼兒托育選擇。ht圖/「我要非營利幼兒園」懶人包 截至目前為止,全臺約有 242 所非營利幼兒園,相較於 105 學年度的 50 所、106 學年度的 77 所、107 學年度的 125 所,可說是穩定成長。教育部國民及學前教育署副署長許麗娟表示,從國際經驗可以發現,公共化教保服務能有效減輕年輕雙薪家庭的負擔,對少子女化的社會來說,無疑是一項正向的政策工具。許麗娟更說,政府推動「擴大化公共教保服務」是為了「減輕家長負擔」,原本預計於 8 年內(2017-2024 年)增設公共化幼兒園 3000 班,「但是 2018 年到現在已經建置 1551 班,以每年增設 500 班的效率看來,可望於 2023 年提前完成 3000 班的目標。」非營利幼兒園除了平價、能讓家長安心托育,也強調「以人為本」、「社區互動/共融」,讓孩子獲得成長真正所需的養分。在幼教領域服務 30 年的新竹市教保人員協會理事長許玉齡表示,家長們之所以為了幼教名額搶破頭,無非是為了好的品質,反過來說,若能將好品質拓展到各類別的幼兒園,收入優渥的家長也許不需擠公幼窄門,幼兒園的資源分配或能更合理。教育應以孩子為主體,成就跨世代的好投資但何謂「好品質」?「教育不是設備競賽,不一定需要漂亮豪華的場域,更不是服務業。」許玉齡表示,孩子需要的是願意溫暖陪伴、耐心等待他們成長的環境,甚至能到鄰近社區互動,認識自己生活的地方,「學前教育不是為了服務家長,而是與家長攜手培育未來的人才。」許玉齡說,過去填鴨式教育的觀念必須轉變,教育才能有所突破。輔大社會系副教授石易平分享一則似乎很常聽見的親身故事:一位身為家長的朋友在社群媒體上,分享就讀大班的 5 歲孩子寫注音作業寫得既吃力又挫折,並詢問臉友們「該如何是好?」石易平說,其實這樣的挫折並非孩子不夠努力,而是因為學齡前幼兒骨骼與肌肉還在發展,不適合握筆,且他們現階段的認知發育也不適合學習抽象符號(注音)。更嚴重的是,「當我們要小孩寫注音符號時,可能正在剝奪他探索世界的機會。」因為超齡的學習內容不僅身體發育跟不上,未來上小學時,也可能因為早就學會了而對學習失去耐心與成就感。石易平直指孩子在幼兒園發生的問題核心,很多時候來自大人。小孩充滿壓力的寫著注音,你卻告訴他「有壓力才會成長」,其實已是間接表達了這樣的作業並非合理要求。Photo credit: 頭家國民小學 Tuojia Elementary School on Visual Hunt / CC BY-NC-SA 或是當小孩抱怨午餐難吃,你卻告訴他「團體生活本來就是這樣」,並拒絕跟老師、校方反映,其實是在傳達「公共生活能夠看起來如常,是因為某些人忍耐。」石易平說:「但事實是,要與他人共同生活,就必須學習溝通。我們習慣以大人的秩序為秩序,然而,教育應以孩子為主體。」美國經濟學家詹姆士・赫克曼(J. Heckman)的研究也告訴所有「不想輸在起跑點」的家長們:童年階段若能強化非認知能力,如強烈的企圖心、良好的態度、自我控制力、毅力、社交能力、洞察判斷力等「軟技巧」,對孩子未來有長期而穩定的正面影響。此外,美國密西根幼兒園的研究計畫也發現,如果將弱勢兒童分配到關注力較高,且為家長提供密集學習幫助的班級,他們長大後學業成就會比較好、犯罪率也較低。「換句話說,高品質的幼教對國家來說是『跨世代的好投資』,因為它將造就健康、有成就感的成人,並教養出同樣健康、成功的下一代。」石易平說。註 1:雙軌整併後的幼兒園民國 101 年臺灣施行《幼兒教育及照顧法》,在此之前,幼兒托育採雙軌制,由「托兒所」收托 2-6 歲的幼兒,配置教保人員,地方主管機關是社會局、中央是衛福部;另有「幼稚園」收托 4-6 歲的幼兒,每班配置 2 名教師,主管機關是教育部、地方上是教育局。101 年後,托兒所與幼稚園雙軌合併,稱為「幼兒園」,中央主管機關統一為教育部,地方則是各地方政府,收托 2-6 歲學齡前幼童。註 2:臺灣幼兒園的 3 種型態(1)公立幼兒園:由政府提供經營資金、場地與人事費用等,國/市/鄉/鎮立皆有,且依照《幼兒教育及照顧法》(以下簡稱「幼照法」)必須優先招收低收、中低收、原住民、身心障礙、身心障礙者子女與特殊境遇家庭等幼兒。(2)私立幼兒園:由私人籌備設立,自訂收費機制,每一間私立幼兒園的特色、師資與費用差異較大。2018 年 8 月 1 日衛福部托育準公共化政策上路,為了提供家長更多平價的托育選擇,開放符合要件的私幼與政府簽訂合作契約,以原有營運方式向家長收取每月最多 4500 元的費用,差額由政府補助。(3)非營利幼兒園:建立於「公私協力」概念下,由政府無償提供土地、建物、設備等,並委託公益法人經營,並由政府與家長共同分攤托育費用,家長每月僅需繳納約 3500 元的費用。此外,由於不以營利為目的,當年所得必須投入下一年度的幼兒園經營上。 公立幼兒園 私立幼兒園 非營利幼兒園 經營單位 政府 私人 公益法人 數量(截至 108 學年度) 2459 所 4106 所(含1262 所準公共化幼兒園) 242 所 收費 約 2500 元/月 不包含課後延托費 7500-25000 元/月 註冊、教材、才藝費用另計 3500 元/月 各縣市政府分攤比例不一 收托時間 部分有課後延托 寒暑假無收托 有課後延托 寒暑假可收托 有課後延托 寒暑假可收托 娃娃車 無 有 部分有 師生比 符合法規 不一定 符合法規 師資 合格教保人員 待遇最好、人員穩定 部分師資不合格 低薪高工時、流動率高 合格教保人員 必須符合法定薪資表 教學方式 主題 + 角落(學習區)統整教學 蒙式、主題、分科、才藝等五花八門 主題 + 角落(學習區)統整教學、社區互動 品質管理 每 5 年基礎評鑑 每 5 年基礎評鑑 每學期到園檢查 2 次 每學年績效考評 每 5 年基礎評鑑 報名時間 每年 4-5 月 依照各縣市教育局處或原所公告 隨時可入園 每年 5-6 月 依照各縣市教育局處或原所公告 資料來源/全國教保資訊網、教育部、托育政策催生聯盟
-
弱弱相殘下的幼兒園加裝監視器
蘋果日報 讀者投書 2020/10/14 https://tw.appledaily.com/forum/202010 ... MK4FQY3ZHJHJY24LQYFW4GCU/ 強制幼兒園全面裝設監視器,能否作為解決兒虐問題的策略?引發爭論。示意圖,非本文所指個案。資料照片 林綠紅、簡瑞連、李庭欣/托育政策催生聯盟成員昨天靖娟兒童安全文教基金會聯合多位立委舉行記者會,呼籲外界重視兒虐問題,除了建議應立即檢討通報流程,最引人注意的訴求是,強制幼兒園全面裝設監視器,以作為解決兒虐問題的策略。台灣是個監視器大國,街頭巷尾到處布滿監視器,雖然多數民眾都深知監視器與改善治安之間關係薄弱,但有總比沒有好。教保、托育機構加裝監視器的訴求,在這樣的思考脈絡上似乎也少見有人反對,民意代表莫不爭相表態支持。但如果回過頭檢視裝設監視器與提升托育或教保品質,或確保幼兒安全、避免兒虐的初衷,難道不覺得奇怪嗎?眾所周知,監視器的作用僅能作為後續的證據保全之用,對於事前預防兒虐一點幫助都沒有。那為什麼這個議題不斷的被提出,彷彿裝設了監視器像防兒虐的萬靈丹一般?這其中恐怕有更難解的結構問題在後面。贏得掌聲但未解決問題 托盟與全國教保產業工會於本周開始進行「募集!!托育現場鬼故事」的匿名調查,邀請第一線的托育人員當「爆料者」,不等別人踢爆,而是親自揭露各種托育現場違法狀況。雖然調查目前仍在進行中,但從目前已回收的百份回應中可知,照顧現場只能用「苦不堪言」來形容。依現行規定,3歲以上班級的人力比1:15,但老師提到:「人手嚴重不足,2位老師2:30,一班25位新生,5、6個哇哇大哭,一個吐滿地、一個尿滿地、還有翻倒湯的……根本是老師的地獄。」雖是合法的師生比,但合法不一定合理,對許多第一線幼教人員來說,都是硬撐下來的。更何況,並非每間園所都奉公守法,一個又一個幼保人寫下:「一個老師帶25至28個大班孩子」、「委員來了,藏小孩」,道出超收這個在同行中不能公開言說,但其實人盡皆知的祕密。這麼多年來,教保人員向社會訴說「低薪、高工時、高情緒壓力、缺少支持」,但盼不到系統性的改革。眼見政府缺乏有效的管理,卻又將經費挹注入勞動條件堪慮的私幼,迫使束手無策的家長自力救濟僅剩下訴求「全面裝設監視器」。而民意代表更順理成章,接起這個最便宜,且也是最容易贏得掌聲的訴求。但是,我們能不能期待立委等民意代表做些更困難的事情?仔細檢視幼教機構裝設監視器的議題後面,其實是個弱弱相殘的結構問題。故事發生在沒有被善待的教保、托育人員、需要照顧的幼兒與焦慮至極的家長之間。監視器拍下了孩子受的傷,卻拍不到這些現場內外苦不堪言的老師與家長。如果不從根本解決這些托育人員所承受的苦難,托育品質無法提升,孩子又要如何被善待?家長如何放心?這個負向循環的死結,不會因為一組監視器可以解決,而是需要政府強烈的信念與決心:推動平價、普及、優質的公共教保、托育,檢討現行照顧比的合適性,以及提升幼兒照顧現場的勞動條件。最後,也呼籲重視兒童權益的團體夥伴們,除了重視憾事發生後的保全證據與責任釐清外,也能一起推動預防措施,同時更全面的爭取兒童權益,例如,還給孩子零體罰的童年,並留意監視器帶來的網路資安、隱私權的議題。達成上述每個訴求都不容易,但每個孩子都值得被好好保護及對待,照顧孩子的大人們,也是。在少子女化的台灣,互信、平等、良善的托育關係尤其是解決育兒壓力與催生的關鍵! 發佈 刪除 編輯此分類 修改10-12 當幼教體系強迫「透明」,我們會看見什麼?...
台北市教保人員協會-所有分類 · 2020-10-22 08:00
-
弱弱相殘下的幼兒園加裝監視器
蘋果日報 讀者投書 2020/10/14 https://tw.appledaily.com/forum/202010 ... MK4FQY3ZHJHJY24LQYFW4GCU/ 強制幼兒園全面裝設監視器,能否作為解決兒虐問題的策略?引發爭論。示意圖,非本文所指個案。資料照片 林綠紅、簡瑞連、李庭欣/托育政策催生聯盟成員昨天靖娟兒童安全文教基金會聯合多位立委舉行記者會,呼籲外界重視兒虐問題,除了建議應立即檢討通報流程,最引人注意的訴求是,強制幼兒園全面裝設監視器,以作為解決兒虐問題的策略。台灣是個監視器大國,街頭巷尾到處布滿監視器,雖然多數民眾都深知監視器與改善治安之間關係薄弱,但有總比沒有好。教保、托育機構加裝監視器的訴求,在這樣的思考脈絡上似乎也少見有人反對,民意代表莫不爭相表態支持。但如果回過頭檢視裝設監視器與提升托育或教保品質,或確保幼兒安全、避免兒虐的初衷,難道不覺得奇怪嗎?眾所周知,監視器的作用僅能作為後續的證據保全之用,對於事前預防兒虐一點幫助都沒有。那為什麼這個議題不斷的被提出,彷彿裝設了監視器像防兒虐的萬靈丹一般?這其中恐怕有更難解的結構問題在後面。贏得掌聲但未解決問題 托盟與全國教保產業工會於本周開始進行「募集!!托育現場鬼故事」的匿名調查,邀請第一線的托育人員當「爆料者」,不等別人踢爆,而是親自揭露各種托育現場違法狀況。雖然調查目前仍在進行中,但從目前已回收的百份回應中可知,照顧現場只能用「苦不堪言」來形容。依現行規定,3歲以上班級的人力比1:15,但老師提到:「人手嚴重不足,2位老師2:30,一班25位新生,5、6個哇哇大哭,一個吐滿地、一個尿滿地、還有翻倒湯的……根本是老師的地獄。」雖是合法的師生比,但合法不一定合理,對許多第一線幼教人員來說,都是硬撐下來的。更何況,並非每間園所都奉公守法,一個又一個幼保人寫下:「一個老師帶25至28個大班孩子」、「委員來了,藏小孩」,道出超收這個在同行中不能公開言說,但其實人盡皆知的祕密。這麼多年來,教保人員向社會訴說「低薪、高工時、高情緒壓力、缺少支持」,但盼不到系統性的改革。眼見政府缺乏有效的管理,卻又將經費挹注入勞動條件堪慮的私幼,迫使束手無策的家長自力救濟僅剩下訴求「全面裝設監視器」。而民意代表更順理成章,接起這個最便宜,且也是最容易贏得掌聲的訴求。但是,我們能不能期待立委等民意代表做些更困難的事情?仔細檢視幼教機構裝設監視器的議題後面,其實是個弱弱相殘的結構問題。故事發生在沒有被善待的教保、托育人員、需要照顧的幼兒與焦慮至極的家長之間。監視器拍下了孩子受的傷,卻拍不到這些現場內外苦不堪言的老師與家長。如果不從根本解決這些托育人員所承受的苦難,托育品質無法提升,孩子又要如何被善待?家長如何放心?這個負向循環的死結,不會因為一組監視器可以解決,而是需要政府強烈的信念與決心:推動平價、普及、優質的公共教保、托育,檢討現行照顧比的合適性,以及提升幼兒照顧現場的勞動條件。最後,也呼籲重視兒童權益的團體夥伴們,除了重視憾事發生後的保全證據與責任釐清外,也能一起推動預防措施,同時更全面的爭取兒童權益,例如,還給孩子零體罰的童年,並留意監視器帶來的網路資安、隱私權的議題。達成上述每個訴求都不容易,但每個孩子都值得被好好保護及對待,照顧孩子的大人們,也是。在少子女化的台灣,互信、平等、良善的托育關係尤其是解決育兒壓力與催生的關鍵! 發佈 刪除 編輯此分類 修改10-12 當幼教體系強迫「透明」,我們會看見什麼?...
-
當幼教體系強迫「透明」,我們會看見什麼?
https://opinion.cw.com.tw/blog/profile/52/article/9989獨立評論@天下 讀者投書 作者 王俐文 2020-10-08托嬰中心及幼兒園不當管教問題接連被踢爆,用監視器或公開裁罰等手段,真的能有效杜絕嗎?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我兒子明明是男生老師卻讓他穿女裝,我覺得我的孩子遭受不當對待!」「男性教保員一直用手摸我的小孩,親他,還拉著小孩的手摸他的臉,真的好噁心!」「園長說現在的老師很難請,稍有壓力就喊著不做,對老師要多體諒,但我只是要求我的孩子在學校能被專業的對待。」「我真的不想當恐龍家長,我也一直很努力忍耐試著體諒,和學校通話溝通都保持理性,但看到孩子受傷的模樣,就像刀一樣在割我的心!」孩子就讀的學校安全嗎?還是長期內外不一致?孩子在學校吃的跟家長手上的那份菜單一樣嗎?老師在家長面前與在孩子面前是兩個樣子?托嬰中心及幼兒園不當管教問題接連被踢爆,當校園脫去掩飾隱密的外衣,與家庭期待坦誠相見時,究竟會自曝弱點還是贏得掌聲?衛生福利部於109年1月2日新訂定了《托嬰中心監視錄影設備設置及資訊管理利用辦法》,辦法中除了強制規範托嬰中心的錄影存檔時間,更將應裝設監視器的區域明確列出,並史無前例地將「無死角」三個字放入法源中。這除了增加如影隨行的環境壓力,對於現場多為女性的托嬰從業人員來說,也意味著這是一份分分秒秒都不能鬆懈的工作。3月,時力立委王婉諭召開記者會針對《兒少法》、《幼照法》提出修法訴求,重點包括由中央政府建立托嬰中心資訊揭露平台、提升裁罰範圍等等。到了8月,教育部及衛福部進一步全面公開裁罰紀錄,使這些違法的托嬰中心及幼兒園更加無所遁形。但令人不解的是,訴求期間,不當管教的案例仍舊一直發生。監視器或公開裁罰,真的能杜絕或減少不當管教問題嗎?消極等待問題發生、再透過法律處罰,是否只是在撫慰人心?這真的是我們要的嗎? 從來沒有人教過我,怎麼避免踩到不當管教這條線 對於家長來說,聽到「裁罰」這兩個字,心裡面普遍會聯想到「超收」、「不當管教」;對於政府來說,「裁罰」這兩個字,好像表示自己已經做出處置,應盡的責任已了;對於多數民眾來說,只要是被公告裁罰的托嬰中心或幼兒園,不管違規的項目是什麼,自公告開始就立刻成為過街老鼠人人喊打,被貼上「惡質幼兒園」、「恐怖托嬰中心」之類的標籤。可是,學前幼兒教育從來不是只有學校的事,更多時候是政府、學校和家庭三方的事。彼此間若和諧穩定,對學前幼兒學習成長才有錦上添花的作用;若大家只是各自表述,沒有說清楚各自的想像與需求,也可能會讓家校間容易產生矛盾及誤解。我認為,學前教育機構未來若避免不了透明化所產生的壓力,「人性化管理」就更加重要。因為學前教育是少數高密度的人管人互動產業──「政府管學校負責人、學校負責人管園長、園長管老師、老師管孩子」,過於制式化及一廂情願的規範,只會讓學前教育機構無法脫離「違反規範」的夢魘。而面對不當管教問題,更應該全面檢討:我們的學前師資培育在今時今日究竟缺少了什麼?不要讓證照變成只是資格象徵,而非專業認同! 走在鋼索上的幼教人,職場處處是陷阱 檢視全國教保資訊網公開裁罰紀錄,可發現幾種狀況:第一種可說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園所超收費用,處分最低是新台幣6,000元。而這樣被罰的園所,還真的為數不少。探究原因,多是無法因應所需要的各項成本,導致許多園所檯面上下收費不一致。以私校為例,一間園所一旦立案費用核定,往後不管幾年,想再調費幾乎不太可能。這樣的狀況導致私校老師長期薪資低落,品質無法兼顧。第二種則是「以量制價,人情壓力」,園所超收人數,處分最低也是新台幣6,000元。很多園所會超收,都是因為要想辦法增加收入,以彌補前述無法調整收費的缺口。也有可能老師臨時請假、人手短缺,或者面對人情壓力,不得不多放小孩入園。曾有案例是老師臨時因輕微流產,一段時間無法來上班,在班上少一位老師的狀態下,即便入班協助的園長具教師身份,但仍屬違反師生比規範的超收狀況。另一個案例則是有幼稚園被檢舉「孩子無法進到該校就讀」,教育局來電請園長妥善處理,避免引起糾紛。但是,教育局不是應該在沒有名額的狀況下直接拒絕此類陳情嗎?主管機關將來自家長的壓力轉嫁給幼兒園,已然形成一種職場霸凌。第三種開罰,屬於「法條定義模糊不清」。在《幼兒教育及照顧法》第46條中明列「體罰:處新台幣6萬元以上50萬元以下罰鍰」;「不當管教:處新台幣6千元以上3萬元以下罰鍰」。但怎麼樣叫體罰?怎麼樣叫不當管教?判定界線在哪裡?同樣都是對孩子的身心靈造成傷害,但卻有天差地別的處置方式。以裁罰記錄來看,多數都是以不當管教收案,這樣是否容易產生裁罰認定過輕的現象?第四種開罰是「一個蘿蔔一個坑」,異動核報超出30日,是幼兒園最容易受罰的一項,處分也高達新台幣5萬元。聽過的一個案例,雖然新老師到職必須在30天內完成備查文件核報,但幼兒園老師多為女性,其在校工作時間也是正常醫院體檢時間,下班後還得兼顧家庭,再加上現階段學前教育師資短缺極為嚴重,園長和行政人員卻礙於規範無法入班代課,老師離班又會造成「超收」問題……以至於在時間有限的狀況下,要等體檢完再等報告出爐,多是趕在最後一秒壓線送件。所以在裁罰名單中,此項受罰比例也比其他項目來得高。最令人不可思議的是,最後這項「異動核報」僅屬於行政疏失,但以罰金來看幾乎等同體罰,甚至比不當管教、超收、超額的處份還重,在全國教保資訊網公開裁罰紀錄中,也跟體罰、不當管教、超收、超額等項目並列在公開裁罰紀錄的行列。這樣的公告是否具備公平性?這樣的裁罰又是否符合比例原則? 透明是改變的契機,能看見才是校園安全的保護罩 我們都知道,教育應該是賞罰分明,給予正面激勵,但教育稽查人員卻往往用批判角度去面對底下的每間機構,彷彿每次稽查就是來找碴。長期的幼托狀況,只看當下判斷,是否有失公允?對於好的學校,又是否應該有公開且正式的獎勵?而在不當管教案例中,發現還有不少評鑑績優的機構也赫然在列,如果評鑑結果是可以「表演」出來的,那麼到底什麼才可信?近年隨著資訊科技快速演進,各行各業開始也進入透明化管理時代,學前教育更是如此。從閉鎖式的校園管理到網絡式的校園管理,要求校園更開放透明的呼聲日漸高漲,這股新勢力也讓學前教育隱藏的問題隨之曝現。或許未來聰明的學校都會搶著「為永續而脫」,因為越透明,才會越有競爭力,而這也必定掀起一波品質革命。 (作者為中華國際全齡關照教育促進會理事長,政大幼兒教育研究所研究生。)
台北市教保人員協會-所有分類 · 2020-10-14 08:00
-
當幼教體系強迫「透明」,我們會看見什麼?
https://opinion.cw.com.tw/blog/profile/52/article/9989獨立評論@天下 讀者投書 作者 王俐文 2020-10-08托嬰中心及幼兒園不當管教問題接連被踢爆,用監視器或公開裁罰等手段,真的能有效杜絕嗎?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我兒子明明是男生老師卻讓他穿女裝,我覺得我的孩子遭受不當對待!」「男性教保員一直用手摸我的小孩,親他,還拉著小孩的手摸他的臉,真的好噁心!」「園長說現在的老師很難請,稍有壓力就喊著不做,對老師要多體諒,但我只是要求我的孩子在學校能被專業的對待。」「我真的不想當恐龍家長,我也一直很努力忍耐試著體諒,和學校通話溝通都保持理性,但看到孩子受傷的模樣,就像刀一樣在割我的心!」孩子就讀的學校安全嗎?還是長期內外不一致?孩子在學校吃的跟家長手上的那份菜單一樣嗎?老師在家長面前與在孩子面前是兩個樣子?托嬰中心及幼兒園不當管教問題接連被踢爆,當校園脫去掩飾隱密的外衣,與家庭期待坦誠相見時,究竟會自曝弱點還是贏得掌聲?衛生福利部於109年1月2日新訂定了《托嬰中心監視錄影設備設置及資訊管理利用辦法》,辦法中除了強制規範托嬰中心的錄影存檔時間,更將應裝設監視器的區域明確列出,並史無前例地將「無死角」三個字放入法源中。這除了增加如影隨行的環境壓力,對於現場多為女性的托嬰從業人員來說,也意味著這是一份分分秒秒都不能鬆懈的工作。3月,時力立委王婉諭召開記者會針對《兒少法》、《幼照法》提出修法訴求,重點包括由中央政府建立托嬰中心資訊揭露平台、提升裁罰範圍等等。到了8月,教育部及衛福部進一步全面公開裁罰紀錄,使這些違法的托嬰中心及幼兒園更加無所遁形。但令人不解的是,訴求期間,不當管教的案例仍舊一直發生。監視器或公開裁罰,真的能杜絕或減少不當管教問題嗎?消極等待問題發生、再透過法律處罰,是否只是在撫慰人心?這真的是我們要的嗎? 從來沒有人教過我,怎麼避免踩到不當管教這條線 對於家長來說,聽到「裁罰」這兩個字,心裡面普遍會聯想到「超收」、「不當管教」;對於政府來說,「裁罰」這兩個字,好像表示自己已經做出處置,應盡的責任已了;對於多數民眾來說,只要是被公告裁罰的托嬰中心或幼兒園,不管違規的項目是什麼,自公告開始就立刻成為過街老鼠人人喊打,被貼上「惡質幼兒園」、「恐怖托嬰中心」之類的標籤。可是,學前幼兒教育從來不是只有學校的事,更多時候是政府、學校和家庭三方的事。彼此間若和諧穩定,對學前幼兒學習成長才有錦上添花的作用;若大家只是各自表述,沒有說清楚各自的想像與需求,也可能會讓家校間容易產生矛盾及誤解。我認為,學前教育機構未來若避免不了透明化所產生的壓力,「人性化管理」就更加重要。因為學前教育是少數高密度的人管人互動產業──「政府管學校負責人、學校負責人管園長、園長管老師、老師管孩子」,過於制式化及一廂情願的規範,只會讓學前教育機構無法脫離「違反規範」的夢魘。而面對不當管教問題,更應該全面檢討:我們的學前師資培育在今時今日究竟缺少了什麼?不要讓證照變成只是資格象徵,而非專業認同! 走在鋼索上的幼教人,職場處處是陷阱 檢視全國教保資訊網公開裁罰紀錄,可發現幾種狀況:第一種可說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園所超收費用,處分最低是新台幣6,000元。而這樣被罰的園所,還真的為數不少。探究原因,多是無法因應所需要的各項成本,導致許多園所檯面上下收費不一致。以私校為例,一間園所一旦立案費用核定,往後不管幾年,想再調費幾乎不太可能。這樣的狀況導致私校老師長期薪資低落,品質無法兼顧。第二種則是「以量制價,人情壓力」,園所超收人數,處分最低也是新台幣6,000元。很多園所會超收,都是因為要想辦法增加收入,以彌補前述無法調整收費的缺口。也有可能老師臨時請假、人手短缺,或者面對人情壓力,不得不多放小孩入園。曾有案例是老師臨時因輕微流產,一段時間無法來上班,在班上少一位老師的狀態下,即便入班協助的園長具教師身份,但仍屬違反師生比規範的超收狀況。另一個案例則是有幼稚園被檢舉「孩子無法進到該校就讀」,教育局來電請園長妥善處理,避免引起糾紛。但是,教育局不是應該在沒有名額的狀況下直接拒絕此類陳情嗎?主管機關將來自家長的壓力轉嫁給幼兒園,已然形成一種職場霸凌。第三種開罰,屬於「法條定義模糊不清」。在《幼兒教育及照顧法》第46條中明列「體罰:處新台幣6萬元以上50萬元以下罰鍰」;「不當管教:處新台幣6千元以上3萬元以下罰鍰」。但怎麼樣叫體罰?怎麼樣叫不當管教?判定界線在哪裡?同樣都是對孩子的身心靈造成傷害,但卻有天差地別的處置方式。以裁罰記錄來看,多數都是以不當管教收案,這樣是否容易產生裁罰認定過輕的現象?第四種開罰是「一個蘿蔔一個坑」,異動核報超出30日,是幼兒園最容易受罰的一項,處分也高達新台幣5萬元。聽過的一個案例,雖然新老師到職必須在30天內完成備查文件核報,但幼兒園老師多為女性,其在校工作時間也是正常醫院體檢時間,下班後還得兼顧家庭,再加上現階段學前教育師資短缺極為嚴重,園長和行政人員卻礙於規範無法入班代課,老師離班又會造成「超收」問題……以至於在時間有限的狀況下,要等體檢完再等報告出爐,多是趕在最後一秒壓線送件。所以在裁罰名單中,此項受罰比例也比其他項目來得高。最令人不可思議的是,最後這項「異動核報」僅屬於行政疏失,但以罰金來看幾乎等同體罰,甚至比不當管教、超收、超額的處份還重,在全國教保資訊網公開裁罰紀錄中,也跟體罰、不當管教、超收、超額等項目並列在公開裁罰紀錄的行列。這樣的公告是否具備公平性?這樣的裁罰又是否符合比例原則? 透明是改變的契機,能看見才是校園安全的保護罩 我們都知道,教育應該是賞罰分明,給予正面激勵,但教育稽查人員卻往往用批判角度去面對底下的每間機構,彷彿每次稽查就是來找碴。長期的幼托狀況,只看當下判斷,是否有失公允?對於好的學校,又是否應該有公開且正式的獎勵?而在不當管教案例中,發現還有不少評鑑績優的機構也赫然在列,如果評鑑結果是可以「表演」出來的,那麼到底什麼才可信?近年隨著資訊科技快速演進,各行各業開始也進入透明化管理時代,學前教育更是如此。從閉鎖式的校園管理到網絡式的校園管理,要求校園更開放透明的呼聲日漸高漲,這股新勢力也讓學前教育隱藏的問題隨之曝現。或許未來聰明的學校都會搶著「為永續而脫」,因為越透明,才會越有競爭力,而這也必定掀起一波品質革命。 (作者為中華國際全齡關照教育促進會理事長,政大幼兒教育研究所研究生。)
-
托嬰中心、保母家吃萊豬沒人管?幼教老師轟衛福部漠視
https://udn.com/news/story/9750/49135042020-10-06 10:57 聯合報 / 記者吳姿賢/台北即時報導美豬 台灣民間反瘦肉精毒豬聯盟、全國教保產業工會今天在立法院舉辦記者會,要求明確規範幼兒場所不能使用萊克多巴胺美豬美牛。記者吳姿賢/攝影(以下為記者會直播之錄影,工會發言的部分自14:54開始。影片出處:https://www.youtube.com/watch?v=JD5yd-pQJSc&t=894s)https://www.youtube.com/watch?v=JD5yd-pQJSc&t=894s國民黨立委林奕華、蔣萬安等人上周在立法院衛環委員會提案,要求公私立托嬰、托育場所禁用萊克多巴胺食品,但遭綠委多數投票否決。教育部昨雖要求幼兒園都應使用國產牛豬,但幼兒園老師指出,0至2歲托嬰中心由衛福部管轄,目前所知沒有收到衛福部相關函文或提醒,令外界相當憂心。台灣民間反瘦肉精毒豬聯盟、全國教保產業工會今天在立法院舉辦記者會,台北市幼兒園老師何怡寬表示,衛福部應該做完整套風險評估才可以開放萊克多巴胺美豬,這幾天幼教人員確實收到教育局轉發的教育部函文,提醒使用國產牛豬,「但怎麼挑選?我們不知道」,且也不是每個縣市都收到,第一線工作者可能資訊不夠充足。何怡寬表示,函文要求幼兒園以學校衛生安全標準去做,公幼人力資源足夠,但小的私幼機構人力不多,食材登錄工作難以落實,挑選食材也無法把關,「若有幼兒園公告用本土牛豬,但真的就是本土嗎?」也許自己採買都不確定買到什麼。政府應該提供安全的販賣場所。何怡寬強調,0到2歲托嬰是衛福部管轄,但目前所知,托嬰場所目前完全沒有收到相關訊息,當外界關注國中小、高中不能吃美豬美牛,但托嬰場所卻沒被規範,衛福部應盡快提出配套措施,或提醒居家保母、托嬰中心。全國教保產業公會理事陳惠菁表示,一月就要開放萊克多巴胺美豬,現在已經十月,卻還沒看到完整的解決方法跟配套,政府不應把全民健康變成國際地位犧牲者。教育部昨天要求各縣市幼兒園都要採用國產牛豬,但幼兒園規模不如國中小,現在愈來愈多小型幼兒園,全園可能只有60個孩子,通常都是到市場採買最快,但怎麼確定來源安全?陳惠菁說,幼兒園購買的豬肉,根本不曉得是否經過政府認證,政府也不能單方面要求幼兒園把關,而是應該從源頭管控食材,尤其幼兒園員工也不知道到哪裡購買,才能確保食品安全合格。台灣民間反瘦肉精毒豬聯盟發言人李建誠表示,有新生兒的媽媽認為,照顧小孩已經累到分身乏術,根本沒有時間了解萊克多巴胺問題,對家庭造成很大負擔;他也轉述醫師錢建文說法指出,萊克多巴胺健康風險從胎兒開始,年紀愈小風險愈大。美豬美牛
台北市教保人員協會-所有分類 · 2020-10-07 08:00
-
托嬰中心、保母家吃萊豬沒人管?幼教老師轟衛福部漠視
https://udn.com/news/story/9750/49135042020-10-06 10:57 聯合報 / 記者吳姿賢/台北即時報導美豬 台灣民間反瘦肉精毒豬聯盟、全國教保產業工會今天在立法院舉辦記者會,要求明確規範幼兒場所不能使用萊克多巴胺美豬美牛。記者吳姿賢/攝影(以下為記者會直播之錄影,工會發言的部分自14:54開始。影片出處:https://www.youtube.com/watch?v=JD5yd-pQJSc&t=894s)https://www.youtube.com/watch?v=JD5yd-pQJSc&t=894s國民黨立委林奕華、蔣萬安等人上周在立法院衛環委員會提案,要求公私立托嬰、托育場所禁用萊克多巴胺食品,但遭綠委多數投票否決。教育部昨雖要求幼兒園都應使用國產牛豬,但幼兒園老師指出,0至2歲托嬰中心由衛福部管轄,目前所知沒有收到衛福部相關函文或提醒,令外界相當憂心。台灣民間反瘦肉精毒豬聯盟、全國教保產業工會今天在立法院舉辦記者會,台北市幼兒園老師何怡寬表示,衛福部應該做完整套風險評估才可以開放萊克多巴胺美豬,這幾天幼教人員確實收到教育局轉發的教育部函文,提醒使用國產牛豬,「但怎麼挑選?我們不知道」,且也不是每個縣市都收到,第一線工作者可能資訊不夠充足。何怡寬表示,函文要求幼兒園以學校衛生安全標準去做,公幼人力資源足夠,但小的私幼機構人力不多,食材登錄工作難以落實,挑選食材也無法把關,「若有幼兒園公告用本土牛豬,但真的就是本土嗎?」也許自己採買都不確定買到什麼。政府應該提供安全的販賣場所。何怡寬強調,0到2歲托嬰是衛福部管轄,但目前所知,托嬰場所目前完全沒有收到相關訊息,當外界關注國中小、高中不能吃美豬美牛,但托嬰場所卻沒被規範,衛福部應盡快提出配套措施,或提醒居家保母、托嬰中心。全國教保產業公會理事陳惠菁表示,一月就要開放萊克多巴胺美豬,現在已經十月,卻還沒看到完整的解決方法跟配套,政府不應把全民健康變成國際地位犧牲者。教育部昨天要求各縣市幼兒園都要採用國產牛豬,但幼兒園規模不如國中小,現在愈來愈多小型幼兒園,全園可能只有60個孩子,通常都是到市場採買最快,但怎麼確定來源安全?陳惠菁說,幼兒園購買的豬肉,根本不曉得是否經過政府認證,政府也不能單方面要求幼兒園把關,而是應該從源頭管控食材,尤其幼兒園員工也不知道到哪裡購買,才能確保食品安全合格。台灣民間反瘦肉精毒豬聯盟發言人李建誠表示,有新生兒的媽媽認為,照顧小孩已經累到分身乏術,根本沒有時間了解萊克多巴胺問題,對家庭造成很大負擔;他也轉述醫師錢建文說法指出,萊克多巴胺健康風險從胎兒開始,年紀愈小風險愈大。美豬美牛
-
全國教保產業工會第三屆第二次會員代表大會-基層教保組織30週年回顧與展望會
台北市教保人員協會-所有分類 · 2020-06-21 08:00
-
全國教保產業工會第三屆第二次會員代表大會-基層教保組織30週年回顧與展望會
-
「幫特教孩子走穩第一步-台灣早期療育如何更進步」公聽會
4月27日由黃國書立委邀約並於立法院舉辦「幫特教孩子走穩第一步-台灣早期療育如何更進步」的公聽會,為了能完善早期療育服務,使學齡前之特殊教育生提升其療育與輔導,且在教育得加強整合與銜接上而招開這次的公聽會,廣納各界的意見。討論的提綱有以下四點 :一、 學前階段兒童之早期療育如何強化醫療,福利急教育之整合,以促成早期療育兒童及早發現,以及早期療育黃金期之協助。二、早期療育需求之兒童於不同階段,如進入幼兒園前後,進入國民教育前後,加強其銜接服務,並完善個別化教育計畫。三、如何強化早期療育孩子之家庭支持及個別化家庭服務計畫。四、對未來早期療育及特教政策之發展建言。此次邀請學者專家代表,包含特殊教育系所,資源中心,療育協會以及業界現場教保人員協會…等等台北市教保人員協會陳亮吟理事長敘述,協會從102年起開始配合政府推動的學前教育公共化政策,陸續接了2個大公托、5間小家園和3個非營利的幼兒園,有機會累積來自現場的老師實務上遇到的狀況,提供分享;確實在托嬰的部分有發現越來越多特殊狀況的孩子入托,我們遇到一個案例,身體的狀況需要有醫護背景特殊的照護外,甚至裝置在身上的管子也需特別的小心翼翼,尤其在遊戲或行走間,以目前托嬰1:5照顧人力上,現場的幼教老師其實非常的緊張,雖然協會承接這些公辦民營托嬰中心和非營利的幼兒園是支持政府友善的托育政策,也理解特殊孩子仍須融合教育的刺激和支持。但以目前的師生比,托嬰中心仍有其他動作發展遲緩或亞斯伯格症狀的孩子需要看顧,是非常期盼中央可以提供合適的特教助理員和鐘點老師的協助,一同來給予現場的孩子更好的品質和幫忙。另外我們也從現場察覺,雖然主管機關提供專業的團隊,比方說巡迴老師, 職能老師…等等,但似乎在專業知能整合上需要一致,同一個案例部分的老師認為應該要抽出團體,但其他老師可能認為是需要融合一起學習的,不同的指令對現場的老師是有些困擾的,若是能整合專業的老師給予一致的指令或建議,對孩子與對我們現場老師比較能獲得協助。再者我們有觀察到一些被建議申請緩讀的孩子,以目前公幼、非營利和私幼三種不同的體制來看,相較來說公幼擁有較多的資源,但察覺緩讀的學生要再繼續留在原班級進行緩讀是有困難的,家長是需要到外面重新找尋園所進行緩讀的,對於原本就需要穩定的熟悉的環境的孩子,是不是能讓他們就繼續留在原來的園所就好了呢 ?此外因應公聽會主要是想要修特殊教育法第23條,且黃國書委員關心整個0-6歲學前的幼教現況,最後,國教署與社家署分別做出了以下回應:國教署提到1.教育部已於109年成立特教諮詢小組,未來擬增加專業團隊(巡輔老師等)的服務次數。2.教育部已申請補助經費,未來擬增加特教助理薪資。3.將開設親職教育相關課程。4.0-2歲的部分國教署將會再與社家署橫向溝通與討論。社家署回應1.將會再以跨部會方式加強橫向整合。2.未來將促進社區資源整合。3.社家署於108年開始已與教育部合作進行資訊系統整合與分享。最後由 黃國書委員整合結論:1.國家的角色應該凸顯,除了調查並需要整合目前國家可用的所有相關資源有哪些?由國家來介入照顧這些特殊孩子。2.國內的特殊教育法已歷經三十年未有全面檢修,應全面檢討特殊教育法於目前現況的適用性,檢驗是否符合特殊孩子的需求,籲請教育部邀請各學者專家進行修法相關事宜。會後亮吟理事長也把握機會與 黃國書委員進行對話,重申托育與幼兒園現場在現今的人力照顧比下,很難給予這些特殊孩子很到位的協助,希望委員可以多加關注現場老師的壓力與負擔,相信 黃國書委員很願意花時間關注這些特殊孩子與現場照顧工作者的工作負擔。
台北市教保人員協會-所有分類 · 2020-05-20 08:00
-
「幫特教孩子走穩第一步-台灣早期療育如何更進步」公聽會
4月27日由黃國書立委邀約並於立法院舉辦「幫特教孩子走穩第一步-台灣早期療育如何更進步」的公聽會,為了能完善早期療育服務,使學齡前之特殊教育生提升其療育與輔導,且在教育得加強整合與銜接上而招開這次的公聽會,廣納各界的意見。討論的提綱有以下四點 :一、 學前階段兒童之早期療育如何強化醫療,福利急教育之整合,以促成早期療育兒童及早發現,以及早期療育黃金期之協助。二、早期療育需求之兒童於不同階段,如進入幼兒園前後,進入國民教育前後,加強其銜接服務,並完善個別化教育計畫。三、如何強化早期療育孩子之家庭支持及個別化家庭服務計畫。四、對未來早期療育及特教政策之發展建言。此次邀請學者專家代表,包含特殊教育系所,資源中心,療育協會以及業界現場教保人員協會…等等台北市教保人員協會陳亮吟理事長敘述,協會從102年起開始配合政府推動的學前教育公共化政策,陸續接了2個大公托、5間小家園和3個非營利的幼兒園,有機會累積來自現場的老師實務上遇到的狀況,提供分享;確實在托嬰的部分有發現越來越多特殊狀況的孩子入托,我們遇到一個案例,身體的狀況需要有醫護背景特殊的照護外,甚至裝置在身上的管子也需特別的小心翼翼,尤其在遊戲或行走間,以目前托嬰1:5照顧人力上,現場的幼教老師其實非常的緊張,雖然協會承接這些公辦民營托嬰中心和非營利的幼兒園是支持政府友善的托育政策,也理解特殊孩子仍須融合教育的刺激和支持。但以目前的師生比,托嬰中心仍有其他動作發展遲緩或亞斯伯格症狀的孩子需要看顧,是非常期盼中央可以提供合適的特教助理員和鐘點老師的協助,一同來給予現場的孩子更好的品質和幫忙。另外我們也從現場察覺,雖然主管機關提供專業的團隊,比方說巡迴老師, 職能老師…等等,但似乎在專業知能整合上需要一致,同一個案例部分的老師認為應該要抽出團體,但其他老師可能認為是需要融合一起學習的,不同的指令對現場的老師是有些困擾的,若是能整合專業的老師給予一致的指令或建議,對孩子與對我們現場老師比較能獲得協助。再者我們有觀察到一些被建議申請緩讀的孩子,以目前公幼、非營利和私幼三種不同的體制來看,相較來說公幼擁有較多的資源,但察覺緩讀的學生要再繼續留在原班級進行緩讀是有困難的,家長是需要到外面重新找尋園所進行緩讀的,對於原本就需要穩定的熟悉的環境的孩子,是不是能讓他們就繼續留在原來的園所就好了呢 ?此外因應公聽會主要是想要修特殊教育法第23條,且黃國書委員關心整個0-6歲學前的幼教現況,最後,國教署與社家署分別做出了以下回應:國教署提到1.教育部已於109年成立特教諮詢小組,未來擬增加專業團隊(巡輔老師等)的服務次數。2.教育部已申請補助經費,未來擬增加特教助理薪資。3.將開設親職教育相關課程。4.0-2歲的部分國教署將會再與社家署橫向溝通與討論。社家署回應1.將會再以跨部會方式加強橫向整合。2.未來將促進社區資源整合。3.社家署於108年開始已與教育部合作進行資訊系統整合與分享。最後由 黃國書委員整合結論:1.國家的角色應該凸顯,除了調查並需要整合目前國家可用的所有相關資源有哪些?由國家來介入照顧這些特殊孩子。2.國內的特殊教育法已歷經三十年未有全面檢修,應全面檢討特殊教育法於目前現況的適用性,檢驗是否符合特殊孩子的需求,籲請教育部邀請各學者專家進行修法相關事宜。會後亮吟理事長也把握機會與 黃國書委員進行對話,重申托育與幼兒園現場在現今的人力照顧比下,很難給予這些特殊孩子很到位的協助,希望委員可以多加關注現場老師的壓力與負擔,相信 黃國書委員很願意花時間關注這些特殊孩子與現場照顧工作者的工作負擔。
-
全國教保產業工會舉辦1年1度勞工教育研習活動
全國教保產業工會邀請各地友會,包含有台北市教保人員協會,台南市教保產業工會,高雄市輔育人員職業工會,高雄市教保人員職業工會,屏東縣幼兒托育職工會…等成員善用11/23~11/24兩天的時間齊聚在台南烏山頭水庫,並邀請桃園市空服員職業工會-鄭秘書長雅玲與桃園市機師職業工會李理事長信燕分別和參與研習活動的人分享空服員與機師,如何透過組織一次次的運動和對話來凝聚共識和伸張漸進式的權益;雖然有個別產業的差異性,仍能夠透過他山之石來思考和交流。 全國教保產業工會用心的安排多位資深的夥伴分享整個組織的沿革和脈絡,也在綜合的座談中,讓大家一起來發想如何能廣邀教保從業人員加入各地的工會,讓組織有機會為基層的聲音和需要來發聲,讓教保人員的需要被看見被聽見 ,這兩天一夜充實的研習課程安排,讓教保人能從繁忙的日常中藉機靜心思考也相互扶持和交流。附上研習的照片照片一(桃園市空服員職業工會鄭秘書長雅菱分享)照片二(桃園市機師公會李理事長信燕分享)照片三(全國教保產業工會綜合座談)
台北市教保人員協會-所有分類 · 2019-11-26 08:00
-
全國教保產業工會舉辦1年1度勞工教育研習活動
全國教保產業工會邀請各地友會,包含有台北市教保人員協會,台南市教保產業工會,高雄市輔育人員職業工會,高雄市教保人員職業工會,屏東縣幼兒托育職工會…等成員善用11/23~11/24兩天的時間齊聚在台南烏山頭水庫,並邀請桃園市空服員職業工會-鄭秘書長雅玲與桃園市機師職業工會李理事長信燕分別和參與研習活動的人分享空服員與機師,如何透過組織一次次的運動和對話來凝聚共識和伸張漸進式的權益;雖然有個別產業的差異性,仍能夠透過他山之石來思考和交流。 全國教保產業工會用心的安排多位資深的夥伴分享整個組織的沿革和脈絡,也在綜合的座談中,讓大家一起來發想如何能廣邀教保從業人員加入各地的工會,讓組織有機會為基層的聲音和需要來發聲,讓教保人員的需要被看見被聽見 ,這兩天一夜充實的研習課程安排,讓教保人能從繁忙的日常中藉機靜心思考也相互扶持和交流。附上研習的照片照片一(桃園市空服員職業工會鄭秘書長雅菱分享)照片二(桃園市機師公會李理事長信燕分享)照片三(全國教保產業工會綜合座談)
-
親子按摩體驗
台北市教保人員協會-所有分類 · 2019-08-07 08:00
-
成長快篩~ready go
台北市教保人員協會-所有分類 · 2019-08-07 0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