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booking.kcg.gov.tw/children/index.php/online/babyhome2/
https://booking.kcg.gov.tw/children/index.php/online/babyhome2/
Toggle navigation
高雄市輔育人員職業工會
:::
主選單
關於本會
新興公共托嬰中心
入會辦法
最新消息
電子相簿
影音播放
檔案下載
友站消息
線上報名
聯絡我們
主選單
站長工具箱
即時留言簿
Tad Tools 工具包
關於本會
網站計數器
入會辦法
新興公共托嬰中心
臨托服務
檔案下載
友站消息
聯絡我們
登入
登入
帳號
密碼
登入
:::
FB粉絲團
主選單
首頁
關於本會
新興公共托嬰中心
入會辦法
最新消息
電子相簿
影音播放
檔案下載
友站消息
線上報名
聯絡我們
臨時托育申請連結
會員登入
帳號
密碼
記住我
登入
:::
全國教保產業工會
屏東縣幼兒托育職業工會
台北市教保人員協會
台南市保育人員職業工會
高雄市教保人員職業工會
全國教保產業工會
2025-07-13
公關工會的成立與非典型工作者的勞動樣態
公關工會的成立與非典型工作者的勞動樣態講述/台北市娛樂公關經紀職業工會許鈺羚秘書 文/AETU編輯組整理圖/擷取自講者授課資料 我們工會是在2020年的6月15日成立的,會員目前人數截至到昨天是64個人,累計的入會人數有137個人。但是我們在疫情期間去協助的個案其實有到76個人左右,大家可以看這麼大的會員流動率,也反映了這個行業進進出出的流動狀況。 我可能來做這個行業只是兼職而不是終身職業,或者認為存到一筆錢之後去經營一些小生意,經營成功就上岸,沒有成功再回來賺錢。會員來來去去,甚至退會的會員到現在比在會的會員多了,所以工會的經營理念,就是希望所有工作者都能有意識要加入工會。 雖然我們是在台北市登記的職業工會,但我們有很多會員遍布在全台灣,台中、桃園、新竹、苗栗都有我們的會員,我不確定有沒有高雄?我們服務的對象,不只酒店公關,包括酒店的經紀人,把客人帶到娛樂場所消費的幹部,或是個體經營的各種各樣業務,例如,要打炮、不要打炮,幫人家按摩,做一些色情服務等等,有些是自己接案,有些是自己經營一家小店,可以提供客人不同性需求以得到撫慰的營業場所。 除此,現在色情媒體跟網路發達,會有一些色情平台,你付費就可以觀看主播的各種表演,這些也算在我們服務的對象,例如,拍色情片的工作者,也有一些所謂的是網黃(註一),就是在Only fans或swag的平台工作者,各式各樣五花八門非常多。工會提供的服務包含保勞健保、法律諮詢與身體健康檢查等等。 大家如果在臉書上蒐尋我們工會的粉專,還會有另外一個粉專叫做「酒與妹子的日常」,跟大家解釋一下,這兩個單位一個協會,一個工會,一套人馬兩塊招牌。協會就是做一些比較文化性的推動,讓社會大眾可以理解公關工作背後所背負的汙名,工會則是比較專注在法律跟投保勞健保的部分。 今天要跟大家介紹的內容分成三部分,首先從工作者開始談起,再進到我們工會成立的原因,最後再談到工會的工作者需要什麼樣的法律協助?他們通常面臨的法律問題,以及最需要包含托育在內、性騷擾、性剝削的一些協助或援助。**全文請參考附加檔案
2025-07-13
通過《兒童托育服務法》就能提升托育照顧的安全與品質?
觀點投書:通過《兒童托育服務法》就能提升托育照顧的安全與品質?2025-07-12 05:20 郭明旭 本文轉載自風傳媒 2025.07.12筆者認為,政府部門對違法托嬰中心查核不力,甚至法院定罪後仍照常發放補助款,顯示制度設計無效落實,現場人力配置與督導機制長期失靈。(資料照,顏麟宇攝) 為了建構完善的照顧環境並提升服務品質,讓兒童能夠安全健康的發展與成長,行政院通過了《兒童托育服務法》草案,法案的重點包含,將托育人員的執業門檻提高,要求托育機構應設置監視器,將影像上傳雲端,明定教保人員若涉及身心施虐、嚴重體罰、霸凌或性騷等等行為,將面臨最高60萬元的罰鍰,並公布姓名及機構名稱。 事實上,目前《兒童托育服務法》草案就是一部納入現行0-2歲托育相關辦法、行政規範,且部分章節條文來自於《幼照法》的拼裝車,與其耗費力氣將0-2歲居家與機構托育規範獨立立法,行政院更應積極進行的是將0-6歲的托育體系規範整合於《幼照法》,由單一部會來規劃與管理,以落實幼托整合的精神。 同時,行政院更應該檢討的是,《兒童托育服務法》草案中的內容很多都是目前現行的法令,為何仍然未能防範虐童事件一再的發生?托育品質依然有待提升?居家托育服務中心亦難以發揮其督管效能?面對高度市場化的托育環境,主管機關有多少能力及人力去查核?當主管機關需要透過私立托育機構來維持自己的政治績效時,這些存在的高度管理機制真的會被落實嗎?這些等等難以解決的問題,不會因為這些法令被制定進去《兒童托育服務法》草案就可以解決了。 2022年7月份曾發生台中小梧桐托嬰中心已離職老師仍持續被掛名在該托嬰中心的系統上,但托嬰中心主任及負責人以機構有30天行政作業期限為理由,堅持不將該離職老師退出系統,該老師後來跟台中社會局的承辦人反應,承辦人也以相同的理由回覆當事人,造成該位老師無法至居家托育服務中心登入任職,嚴重影響該老師的工作權益。 在離職老師未退核備的期間,該托嬰中心還以該離職老師的名義偷收幼兒,使得離職老師向台中市小梧桐托嬰中心提告,法院最終判決台中市小梧桐托嬰中心負責人與主任涉嫌使用已離職的托育人員掛名,消極的未將老師自系統移除,而明知老師事實上已離職後,仍積極將老師登載為托育人員,自屬不實登載,兩位偽造文書罪成立,刑事定讞。 台中市小梧桐托嬰中心上述行為早已違反《未滿二歲兒童托育公共化及準公共服務作業要點》第8點第1項第4款:「合作對象有以詐術、提供不實或失效資料,經查證屬實,應即終止契約。」。 儘管有稽查紀錄與法院判決雙重事證,台中市政府社會局與衛福部社會及家庭署卻互相推諉,台中市政府說,那是負責人和主任的個人行為,不算是機構偽造文書,衛福部說,是否為詐術是由地方機關來認定,問其標準為何,請其釋疑,毫無下文。因此,至今台中市社會局未終止與該托嬰中心的準公共合作契約,補助款仍持續發放,未落實法規所定的責任機制。 幼兒園和托嬰中心利用主管機關給予30天的行政處理之便行違法之實,這樣的案例並不是個案,這樣的案子不僅損及托育人員的工作權利,當然也會影響到幼童被照顧的權益。 不論是中央或地方的主管機關根本就是敷衍了事,不願積極處理,是因為業務量太龐雜,無編制足夠的人力來處理這些問題?還是,承辦人汰換太快,難以在最短時間內有效的了解這些複雜的現場問題?也令人質疑,是否這些政府人員都只是為了準公共化績效達標即可,對於違法事項視而不見。 這樣具有明確會影響兒童照顧安全,也可能是導致虐童事件發生原因的案件,中央或地方的主管機關都不重視,也不想辦法來解決現有機制所延伸出的漏洞,只是把解決虐童的事件寄託在將影片上傳雲端的立法,這似乎讓人民感受到我們的政府長久以來似乎只有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能力而已。 採取高度監控和增加刑罰的手段來增進兒童照顧安全和品質,從2019年以來就成為行政院與民意代表相互合作的默契,也是這次行政院通過《兒童托育服務法》草案的大外宣。尤其是,將托嬰中心監視器影像上傳至政府雲端平台的規定,被視為是在提升托育環境的安全性和透明度,並強化對兒童的保護。 只是,自2019年3月29日,40位朝野立委提案,趕在兒童節之前三讀通過《兒童及少年福利與權益保障法部分條文修正草案》,給全國兒童一個大禮,希望透過更嚴格的法律規範和罰則,來預防不斷發生的兒虐事件。至2020年《托嬰中心監視錄影設備設置及資訊管理利用辦法》公告施行,全台托嬰中心被強制要求裝設監視器。 然而,似乎虐童的不幸事件並未減少,民意代表的大禮也並未提升兒童照顧的安全,這似乎意味著,採取高度監控和增加刑罰的手段,是否就等於是增加兒童保護的安全網,確實是很值得商榷。 遺憾的是我們的政府官員和民意代表並不願意去正視和解決幼兒照顧品質低落其背後層層疊疊的結構性困境,長期以來對於幼托現場所產生的師生比不符、超收的違法事項無能為力,只會一而再,再而三地用高度監管制的立法手段來虛應民怨,對於提升兒童照顧品質於事無補,只是讓長久缺工的幼托職場雪上加霜。*作者為全國教保產業工會理事長
2025-07-13
最難的1年/2歲幼幼班搶破頭 提 高女性職涯中斷風險
最難的1年/2歲幼幼班搶破頭 提高女性職涯中斷風險聽新聞2025-06-24 07:30聯合報 / 記者董俞佳 政府近年積極推動公共化幼兒園,提升3至5歲幼兒的就學名額,但銜接0至2歲與3至5歲間的2歲專班(幼幼班)卻不足,以致孩子好不容易度過漫長的托嬰階段,但滿2歲若抽不中幼幼班,就無法送入平價穩定的公共化幼兒園, 許多家長因此難以平衡工作與育兒,成了最難熬的1年。這段「育兒斷層」成為雙薪家庭最大困境,也恐成女性職涯中斷的高風險。 各縣市公共化幼兒園抽籤已陸續落幕,從各縣市數字可發現,2歲專班(幼幼班)仍然擠破頭。以高雄市、台中市、雙北等五都縣市來說,無論公幼或是非營利幼兒園,2歲班的名額幾乎完全滿額,各地區的幼幼班備取從數十名甚至上百名不等,高雄市更有幼幼班備取到近200名。 「每年6月的抽籤,對雙薪家庭來說簡直是一場命運審判。」一名張姓家長這樣形容。她說,原本以為公共化幼兒園應該很好抽籤了,沒想到身邊許多朋友仍無法抽中幼幼班,因為育嬰留停最長只能請2年,她只能先拜託長輩幫忙照顧孩子,等到明年6月再繼續抽籤。 師生比高、成本高 幼幼班設置難,全國教保產業工會理事黃雅雪指出,過去教育部的學前教育僅涵蓋4至6歲,2至3歲長期歸屬社會局管理,直到近年才因家長需求與少子化壓力,陸續推動公幼設立2歲專班,「但這種設計原本就不是從頭建構完整,而是補丁式加上去的結果,才會導致設班永遠跟不上需求。」 全教總幼委會主委楊逸飛指出,許多公幼是小學附設幼兒園,若要增設幼幼班,需與小學端共同評估衡量。但小學又會有音樂、自然、專科教室等需求,導致空間盤整寸步難行,「很多公幼也想設也沒地方設,最後只能作罷。」 新北市教育人員產業工會幼委會主委許家蓁補充表示,幼幼班須設置獨立廁所、專屬空間,在老舊校舍中工程困難、經費高昂。她舉例,以新北市來說,「一間幼幼班國教署補助才150萬元,其餘補助款是縣市自籌,要改善環境空間,如挖排水管、重新裝修,還要添購教玩具或設備,根本不夠」。新設非營利園所可預先規畫幼幼班空間,舊有公幼則寸步難行。 幼幼班的師生比為1比8,高於3到5歲班的1比12,造成師資與人力成本也較高。有業者指出,現況是經營者若開幼幼班,收入沒增加,老師卻要多請,根本划不來,這是很實際的狀況。幼幼班擠爆 3到5歲班卻現招生不足 都會區如台北、高雄、桃園等人口密集地區幼幼班需求旺盛,有高雄的非營利幼兒園甚至出現「備取近200人」的現象。反觀3到3歲班卻因名額大增,許多園所招生不足,還有園所得裁班,甚至成為一師半班的狀態,形同資源錯置。楊逸飛建議,對於這樣的狀況該如何有效將資源與人力進行轉換,應該是政府需要積極正視的,才不會讓現有的量能空轉。 托育及就業政策催生聯盟王兆慶表示,從近4年數據來看,公共托育2歲幼幼班真的很旺,全國公幼收托2歲幼兒的人數成長達2倍。即使如此,還是有排隊候補的現象,可見仍然供不應求。建議各地方政府,可以開始將部分公幼招生不滿的5歲班,轉型為2歲班,以因應家長需求。 黃雅雪表示,教育部應改變過去被動應對的模式,主動規畫各地幼幼班布局,並提高補助與政策誘因,引導私幼、非營利園所積極參與。台灣積極推動幼兒園公共化,提升3至5歲幼兒就學名額,但銜接0至2歲托嬰與3至5歲間的2歲專班(幼幼班)卻不足。 全家盟輔導理事長彭淑燕指出,現在雙薪家庭已成主流,三代同堂日益稀少,家長幾乎難以靠家人支援完成托育工作。她表示,教育部不能再裝不知道,現在家長每年排公幼2歲班排到無語問蒼天,是制度無作為的結果。她表示,應對新設園所明文規定2歲專班比例,舊有園所則應限期設置,否則即喪失公共化的正當性。若少子化是國安危機,那2歲幼幼班就是第一道防線,不能再被忽視。 教育部統計,從2017年到2024年,全國公共化幼兒園累計增加3699班,其中2歲專班,已增設1160班,目前全國2歲專班已逾6000班,2025年2歲專班預計再增設100班,113學年度2歲幼兒入園率已達到55.3%,較105學年度增加近40%。 教育部表示,教育部持續協助各地方政府於有需求之行政區增設2歲專班,且就平價就學名額充裕地區,視各園情形引導逐步將部分3至5歲名額轉置為2歲專班,並納入各地方政府教保服務中程計畫、一般性補助管考核機制及定期召開列管會議,督導各地方政府如期增設。此外,亦獎勵準公共幼兒園招收2歲幼兒。
2025-07-13
最難的1年/幼幼班抽不到工作辭 不得 雙薪家庭育兒黑洞
最難的1年/幼幼班抽不到工作辭不得 雙薪家庭育兒黑洞2025-06-25 07:30聯合報 / 記者董俞佳 隨著公共化幼兒園政策逐步擴展,家長對於將孩子送入公立或非營利幼兒園的期望也隨之升高。然而,當孩子滿2歲,準備從保姆或家庭照顧銜接進入幼幼班時,許多家長卻發現幼幼班得抽籤,而且名額相當有限,讓這1年成為許多雙薪家庭最無助的育兒黑洞。 幼幼班想銜接順利 仍得靠籤運家長將孩子送托的時間越來越早,從過去4歲提前到1、2歲,讓幼幼班的需求倍增,但設班速度卻遠遠跟不上,形成托育空窗,也就是說,當孩子滿2歲,想順利銜接到公共化幼兒園的幼幼班時,仍得靠籤運。 張姓家長表示,她生完小孩之後就請家中長輩協助照顧,原本預計小孩2歲之後就能就讀幼幼班,沒想到名額很搶手,孩子今年公幼、非營利幼兒園的幼幼班都沒抽中,雖然住家附近的私立幼兒園有幼幼班,但是學費一個月就要快2萬元,她跟丈夫評估後真的無法負擔,只能再拜託長輩多幫忙協助1年,如果是無後援又雙薪的家庭不知道怎麼辦。 另一名黃姓家長表示,孩子沒有抽到幼幼班,只能請托嬰中心讓孩子延讀,雖然有地點可以托育,暫時不用擔心,但是孩子2歲之後的發展已經跟2歲前差很多,明顯不適合再待在托嬰中心,然而現階段沒有更好的地方可以托育,只能讓孩子先留下。 婦女新知基金會秘書長覃玉蓉表示,家長若抽不到幼幼班,只能延長在托嬰中心或保母系統的時間,但托嬰收托至滿3歲為止,屆時孩子若無法銜接入學,家長的就業安排也將面臨中斷風險。「育兒沒有空窗,但政策卻允許空窗存在,這才是真正的矛盾。」 基隆市教育關懷協會前理事長高鈺淳表示,2至3歲的孩子處於托嬰與學前教育交界,是家長面臨送托最大壓力的時期。「公立的幼幼班價格實惠但名額稀少,不見得進得去,想去私立園所,學費較高,補助又少。」此外,若順利入學幼幼班,家長往往會安排孩子從幼幼班一路就讀至大班,4年不中斷,高鈺淳指出,因此當第一年要選擇就讀的園所,家長會考量再三,一旦選讀通常就是規畫長期就讀,多數家長都傾向避免就讀後還要轉學的難題。家長的備案與妥協 多回歸家庭托育 抽不到公幼幼幼班,家長該怎麼辦?高鈺淳指出,大致上會有兩種選擇,一是回歸家庭照顧,由家長或長輩接手;二是選擇私立幼兒園或保姆,雖然成本較高,但也較有彈性。但這也意味著,部分家長、尤其是媽媽,可能必須暫時離開職場。高鈺淳指出,如果孩子是自己帶到2歲,那抽不到幼幼班,家長就會更難重返工作崗位;若原本就有聘請保姆,則可能延續托育到3歲,保留一點喘息與彈性空間。 覃玉蓉表示,在這個轉換階段,重新找托育機構對家長而言極為耗神費力,需要實地參訪、參加說明會、反覆比較,也不一定能確保找到理想且信任的托育場域。2歲幼幼班的設置困境,反映了托育體系長期缺乏整合性的制度設計,造成家長在育兒過程中遇到重重不便,特別是在0至2歲與3至5歲之間的銜接問題。 覃玉蓉表示,目前0到2歲由衛福部主管、3到5歲由教育部主管,兩部會長期缺乏有效銜接與整合。因教育部過去對幼兒園的定位偏向於學習導向,對生活照顧的責任認知較低,導致兩歲幼兒這個兼具學習與生活照顧需求的年齡層在政策上被忽視。 她呼籲,應從根本整併制度,由單一部會統籌0至6歲的托育政策。建議未來由教育部統一主責,讓托育政策從0到6歲具備一貫性,避免父母在轉換階段四處奔波。她指出,若衛福部與教育部能建立無縫合作也可接受,但若無法整合,則應交由教育部單一承擔,避免育兒政策永遠處於分裂與斷層狀態。善用臨托與社會資源 也是一種選擇 高鈺淳建議,沒抽到幼幼班的家長,不妨試著多加利用社區資源,例如部分親子館有提供預約制的臨托服務。不只是讓家長喘息,更讓孩子有機會進入團體、增加社會互動。她指出,2歲的孩子其實已具備一定程度的獨立性,家長可以透過參與團體課程、短期托育等方式,逐步練習「放手」,為未來正式就學做準備。 高鈺淳表示,2歲這一年,對於孩子與家庭來說,都是關鍵的過渡時期。如果公部門無法提供足夠資源,社區與家庭就成了最後一道防線。與其讓家長獨自苦撐,不如擴大臨托補助、強化親子館功能、推動彈性托育制度,才能真正彌補這個最難的一年。
2025-06-29
【全國教保產業工會(AETU)2025.06月訊】「大班一師」新制倒數 幼教師資荒擴大恐釀收園潮
【全國教保產業工會(AETU)2025.06月訊】「大班一師」新制倒數 幼教師資荒擴大恐釀收園潮從100年幼托整合實施至今,教育部根本不願意去面對、解決,教育與保育兩體制合併時,背後真正複雜的結構問題,整併過往分流、複雜的師培和師資制度。本期文章列表:一、「大班一師」新制倒數 幼教師資荒擴大恐釀收園潮二、準公幼政策失衝 影響公幼招生三、艋舺公園改建在即 民團籲分區施工、妥善安置無家者四、擁抱核武誰OK誰有事? 核不擴散條約的神邏輯五、哥倫比亞性直播產業:網絡模特背後的潛在剝削陷阱 AETU 114.6月訊專輯 by aetu2011
2025-06-04
「大班一師」新制倒數 幼教師資荒 擴大恐釀收園潮 聽
2025-06-04 07:30聯合報 / 記者董俞佳幼兒教育及照顧法規定,幼兒園大班必須配置至少一名幼教師,違者最高可處新台幣6萬元罰鍰,且得按次連罰,倒數不到兩個月,政策就要實施,全台幼兒園卻陷入嚴重師資荒,不只私立幼兒園叫苦連天,連公幼也難以倖免。已有園所無奈宣布退場,潛在的「收園潮」恐將來臨?歷時14年的過渡期走到盡頭,這項改革是否真能順利實施?現場正在拉警報。根據教育部規畫,今年8月起「大班一師」新制將正式上路,政策不再延宕。然而,在這項新法即將強制實施的壓力下,地方政府與各幼兒園所的焦慮急遽升高。一名私立幼兒園園長坦言,目前園內大班教師的合格率仍偏低,即便園所願意配合政策要求,也苦於人力斷層,無法聘足合格教師。已聽聞有園所因長期徵才未果,選擇主動退場,避免未來面臨罰則與經營風險。幼教團體也警告,若目前人力問題無法解決,恐將有更多園所步上退場一途。根據幼照法精神,未具教保人員資格者不得擔任教保工作。然而,中華幼兒教育協會理事長蘇傳臣指出,現實情況卻是「合格師資嚴重不足,連助理教保員都招不到,更遑論正式教師」。面對新制實施的壓力,有地方政府以「持續過渡」為由發函表示將暫緩執行,實質上等同於無限期延宕。蘇傳臣表示,教育部至今未提出具體解決方案,只依賴「教保服務人員條例」施行細則第8條提供彈性,允許園所在徵才無果後,暫時聘用未具資格之代理教師。但他強調,該細則原本並非為大班教師問題而設,而是因應長期教保人員不足的緊急措施,現在卻成為政策「應急工具」。他直言,這根本無法解決問題,只是便宜行事。改革陷入遙遙無期的困境。蘇傳臣指出,施行細則原應補足母法細節,但如今實際運作已違背母法精神。母法規定只有具資格者可任教,但細則卻開了後門,這暴露出教育部面對師資短缺問題,毫無對策。「教育部立法後就退居二線,把執行責任全推給地方政府,這根本是不負責任。」蘇傳臣批評,目前各地方緊張備戰,教育部卻毫無動作,彷彿置身事外。媒體、園所、第一線都在關注這項變革,只有教育部還裝沒事。公幼也招不到人撐不住鄉鎮市陷困境不只私幼面臨壓力,經費仰賴自籌的鄉鎮市與農會所設公幼,也可能首當其衝。全教總幼教委員會主委楊逸飛指出,這些公幼因未全面比照教師法給薪,導致教師流動率高、聘雇困難,若遇法規上路卻人力未備,恐將被迫關園。楊逸飛以2年前某市立幼兒園為例,該園因無力聘足合格教師,加上經費短缺,選擇逐步停招。最終在家長積極爭取下,獲得支援經費才得以持續營運。他指出,若新制照常實施,園所未聘足合格教師必遭罰,屆時若仍無法補齊人力,只能選擇停辦或收園,這對偏鄉地區的幼兒將是重大衝擊。他指出,回顧這個政策的歷史,中間已經歷過兩次展延,幼托整合也已經十多年,實在沒有立場繼續無視。依法行政是正確的,也可以汰除不守法的園所,但思考如何改善整體幼教工作環境的策略,也不能停步。一名鄉立公幼的園長表示,目前園內完全沒有幼教師,因為幼教師真的很難找,但幸好有兩名教保員已取得幼教師職前教育證明書,根據相關規定,可以代理幼教師,新制上路後,將先由這兩名教保員教大班,以免觸法。全國教保產業工會理事郭明旭認為,問題根源在於「師資制度雙軌」長年未解。他表示,自推動幼托整合以來,教育部始終未正視「教育與保育」合流後的結構問題,導致幼教系與幼保系各自為政,師資制度複雜化、層級化,改革只治標不治本。郭明旭建議,真正解決之道是全面整合師資體系,統一師培教育體制,讓幼教與幼保系統合流,打造「教保合一」的照顧體制。他批評,持續強調大班一師一教保,卻不解決制度本身,只會讓師資問題愈滾愈大。「這是現場的無奈」蘇傳臣感嘆,如今幼教現場面臨的不是法規挑戰,而是實際執行的困境。合格師資難尋、人力成本高昂、中央部會缺乏積極協調,都讓地方與園所疲於奔命。他說,這個人力的缺口只會愈來愈大,現場已經撐不下去。法規卡死、人力短缺、中央冷處理,只能靠地方苦撐,這樣的改革注定遙遙無期。教育部國教署表示,為協助幼兒園解決現場教師聘用問題,除透過歷次修法提供幼兒園14年過渡期外,亦補助幼托整合前繼續任職的教保員或代理教師修習幼兒園師資職前教育課程學分費,鼓勵取得幼兒園教師資格。幼兒園聘任教師若有困難,得依教保服務人員條例施行細則第8條規定,報地方主管機關核准後,依序聘用代理人員。
屏東縣幼兒托育職業工會
2021-06-02
投保職業工會的自營作業者/無一定雇主勞工紓困補貼方案
投保職業工會的自營作業者/無一定雇主勞工紓困補貼方案:補貼資格:1.需要在110/4/30前加保職業工會2.依照108度個人各類所得未達40萬8千元以上3.未請領其他相同性質補貼/補助/津貼投保金額未達24000元者,發給3萬元投保金額超過24000元者,發給1萬元109年“曾”申請補助者,撥款至勞工本人帳戶,自6月4日起直接撥核勞工帳戶“未”申請補助者,勞工自行查詢登錄,自6月7日起至勞保局官網e化系統登錄申請流程及操作步驟https://youtu.be/jerZFdJ8TSc
2021-05-27
自營作業者及無一定雇主勞工紓困方案,待勞動研擬再公布
有關 #自營作業者 及 #無一定雇主勞工紓困方案細節,目前均正如火如荼研擬中完成後將立即公布並告知工會及勞工朋友們目前疫情仍相當嚴峻,也請大家務必耐心於家中等待近日公告*不要前往工會*避免群聚*持續關注 勞動部 訊息發布*全國三級警戒延長至6/14*掌握Covid-19防疫資訊:https://covid19.wda.gov.tw*邀請移工朋友加入LINE@移點通:https://reurl.cc/4yEeRL
2021-03-29
未實際從事工作者,不得由職業工會加保,以免影響自身權益
勞工保險是在職保險,且有施行區域的限制,只有在臺灣、澎湖、金門、馬祖地區實際從事本業工作並獲致報酬的無一定雇主或自營作業勞工,才可以透過工作所在地的本業職業工會或所屬區漁會申報參加勞工保險,如經查明有不符合加保資格的情形,勞保局將取消其被保險人加保資格,除已繳保險費不予退還,如果有溢領勞保給付,也將依法追還。舉例說明職業工會或漁會被保險人,如果已經沒有從事工作,不管是因為失業、入監服刑,還是到國外居住、工作,都不可以繼續在職業工會或漁會加保,要儘快聯繫工會或漁會辦理退保唷!小提醒勞工朋友需注意,沒有工作的期間應由國民年金保險納保,保障才不會中斷,切不可為了延續勞保年資而由職業工會、漁會參加勞工保險,以免日後遭取消加保資格,不僅年資無法併計,已繳的勞保費也不會退還,還要補繳這段期間的國民年金保險費,得不償失。
2021-01-05
110年1月1日起,基本工資調整為月薪24,000元 ; 時薪調整為160元
110年1月1日起,基本工資調整為月薪24,000元 ; 時薪調整為160元「勞工保險投保薪資分級表」(網址:https://www.bli.gov.tw/0005475.html)第1級月投保薪資金額由23,800元修正為24,000元,雇主應依修正後之分級表規定為員工申報月投保薪資。如果勞工朋友對您的投保薪資有相關疑問,可向勞保局洽詢(電話:23961266)或至勞保局E化服務系統查詢(網址:https://edesk.bli.gov.tw/na/)
2020-04-19
受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影響自營作業者或無一定雇主之勞工生活補貼方案
親愛的會員,您好: 政府為協助受武漢肺炎(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疫情影響勞工,針對無雇主的自營業者提出薪資補貼方案。會員符合下列各項條件即可申請1.具中華民國國籍。2.109年3月31日已於職業工會參加勞工保險,且申請補貼時仍於職業工會加保中。3.109年3月之月投保薪資為新臺幣2萬4仟元(含)以下。4.107年度個人綜合所得總額未達綜合所得稅課稅標準(新臺幣40萬8仟元)。5.未請領交通部、文化部或其他機關所定性質相同之補助、補貼或津貼。會員申請自營作業者或無一定雇主的勞工生活補貼,需要1.填寫申請書2.檢附申請人本人名義的國內金融機構或郵局存摺封面影本3.郵寄至900屏東市德豐街106號1樓/屏東縣幼兒托育職業工會收相關網頁連結如下:https://www.mol.gov.tw/announcement/2099/45359/
2017-11-05
屏東縣幼兒托育職業工會 第三屆第一次會員代表當選名單
親愛的會員,大家好:感謝您歷年來對工會的支持與熱心參與,本會依據第二屆第四次會員大會決議,辦理會員代表大會選舉。已於106年10月31日(二)前完成票選,本會訂於106年12月10日(日)召開「第三屆第一次會員代表大會暨第三屆理監事選舉」,屆時務必參與會議。當選名單,如附件
台北市教保人員協會
2021-06-02
聲援現場幼教夥伴
今年因為國內covid-19疫情升溫的關係~~臺北市政府下達了托嬰中心、幼兒園於5/18開始停托不停班的行政命令,家長不送托,機構就等於沒有了收入,但是老師要上班,該給的薪資還是得付,雇主仍需照付薪資給老師,不得強迫老師休特休或事假,甚至放無薪假。然而很多私立幼托園所仍然強迫老師放假,引起了很多現場老師的不滿與反彈,請大家持續關注與聲援! https://udn.com/news/story/6885/5502673https://udn.com/news/story/6885/5502871
2021-06-02
台北市教保人員協會第十一屆第三次會員大會
【台北市教保人員協會第十一屆第三次會員大會】各位親愛的會員: 本會將在110年4月10日(六)舉辦「社團法人台北市教保人員協會第十一屆第四次會員大會」,邀請您一起來敘敘舊、見見老朋友與認識新夥伴,並參與我們為您準備的精彩活動。 當天上午我們安排觀賞一部「上學去」的紀錄影片,並邀請南華大學謝青龍教授親臨會場與大家互動、討論,來了解現今教育工作者現況的困境與加入組織的重要性?藉由影片的欣賞及與謝教授的對話,希望能讓大家對於組織運作更具概念,及具有不一樣的視野與眼界…活動時間:110年04月10日(六) 9:00—12:00活動地點:臺北市中山區林森北路511號(新興國中會議室)交通方式:捷運中山國小站2號出口恭請 蒞臨指導 台北市教保人員協會 理事長 陳亮吟 敬邀
2020-10-27
非營利幼兒園:家長的第 3 種托育選擇、以人為本的教育實踐、跨世代的好投資
好文來源:https://rightplus.org/2020/10/27/non-profit-preschool-1/Right Plus 多多益善 2020-10-27 by 黃愉婷 活動主題:非營利幼兒園 5 年推動成果與展望:以人為本的照顧實踐與借鏡地點:臺大醫院國際會議中心 101 會議室時間:9/24(四)10:00-16:45、9/25(五)9:30-12:45與談人:請參考論壇議程主辦單位:財團法人彭婉如文教基金會指導單位:教育部國民及學前教育署 拋棄慣常的簿本跟教條,2-6 歲的學齡前教育還可以怎麼做?目前坊間 3 種類型的幼兒園(註 1)中,除了公立與私立幼兒園,還有 2012 年上路施行的非營利幼兒園。(註 2)非營利幼兒園欲實踐的是「以人為本」、「社區互動/共融」等精神,是家長在搶不到又缺乏彈性的公幼、昂貴又良莠不齊的私幼之外,第 3 種新興的托育選擇。 老幼共融:理解老幼差異、學會照顧自己與他人高雄的鳳山社區自治非營利幼兒園成立於 2013 年,由彭婉如基金會所承接,由於幼兒園位於五甲社會福利服務館內,同一棟樓還設有社區發展協會、老人日照中心,以及身心障礙庇護工坊。為了培養幼兒園的孩子認識多元文化、尊重差異,並練習關懷社區與生活周遭的人事物,幼兒園運用了先天地理位置,結合社工、老師、社福等資源,規畫一系列漸進式的互動課程,讓孩子從帶日照中心的阿公阿嬤散步開始,到和阿公阿嬤一起玩桌遊、一起製作餐點、一起過大小節慶等。示意圖/非營利幼兒園 幼兒園的角色,就是引導孩子們從互動經驗中,看見阿公阿嬤的需求並理解老幼差異──有慢性病的阿公不能吃這個和那個;踽踽獨行的阿嬤膝蓋不好,需要攙扶;患有失智症的爺爺一下子就忘了自己介紹過的名字,得多講幾遍;活動進行到一半,奶奶就睡著了,原來是因為年紀大了,精神不濟⋯⋯最後,幼兒園要舉辦畢業典禮了,孩子與日照中心的長輩都對彼此依依不捨,園方更以惜別會的方式和小朋友們一起練習說再見。這樣的方式不僅無形中培養孩子尊重與體諒、練習覺知他人感受,長者也因此獲得陪伴。 障礙共融:差異不是問題,學會自主生活天主教伯利恆社會福利基金會承辦的臺南慈母非營利幼兒園,更配合基金會執行早療的需求,實施融合教育,招收 2-5 歲的一般生與身障幼兒,提供兩者豐富的互動學習機會。目前慈母園內共有 80 名一般生、9 名特教生,以及 17 名發展遲緩學生,並配置 11 名班級老師與 4 名助理員。 融合班級的教學要能落實,需要各層面的「合理調整」,包括物理/社會環境、教育素材、活動、特殊器材、同儕與成人的支持等。例如於廁所加裝扶手、製作收拾書包的流程圖,訓練腦性麻痺的孩子不需要倚賴他人協助,學習自主如廁、收拾。其實,一般生在學習階段,也容易「做一忘二」(完成第一步驟,就忘記下一個步驟),這樣的流程圖可說是一種通用設計。圖/陳惠鈴提供 慈母非營利幼兒園園長陳惠鈴更分享,園中有個視障孩子同時患有甲狀腺問題,體型格外嬌小,身高僅 80 公分、體重 7 公斤,老師於是請校工協助,手動為桌椅「穿上高跟鞋」,以便符合他的體型,且無須使用矮人一截的桌子,更可以與他人共用桌子,墊高的桌子也能給特別高大或是輪椅族的孩子使用。而必須用雙手控制助行器行走的水腦症孩子,也想跟同學一起玩「用布傳球」的遊戲,老師就將布的一角繫在助行器上,讓他不需他人協助也能與同學同樂;玩凌波舞的時候,老師正苦惱使用助行器的孩子無法後仰通過竹竿,小朋友已經發揮創意,決定一起抬高竹竿,讓身障同學也能享受樂趣。丟沙包遊戲中,必須手握沙包丟到對面玩伴的桶子裡,有的孩子甚至主動靠近握力與投擲能力較弱的腦麻孩子,縮短他的沙包投擲距離,讓腦麻同學一起玩樂,孩子們也能獲得成功經驗,增加自信。圖/陳惠鈴提供 h圖/陳惠鈴提供 對陳惠鈴而言,她始終相信慈母幼兒園創辦者甘惠忠神父所言:「沒有特殊的教育(特教),教育為的是所有的孩子,因為每個孩子都是特別的。」非營利幼兒園貫徹的共融精神也是如此,不僅再次印證「養大一個孩子需要傾全村之力」,更體現了孩子也是全村的一員,重視孩子主體性的教育,才能將童年還給孩子,成為他們好好長大的養分。 公幼難搶無彈性、私幼昂貴良莠不齊早年由於公私立幼兒園比例懸殊(公私幼比約 3:7),家長若想選擇學費較便宜的公幼,得排隊搶名額才有機會進入公幼,且公幼收托時間較無彈性,下課時間早、寒暑假又不收托,若確定要進公幼,家長得先克服下課接送與寒暑假托育的問題。而營利性的私幼比公幼更彈性,不僅接受課後延托,也不放寒暑假。然而私幼收費較公幼高昂許多,且雖然課程與教學方式多元,品質卻良莠不齊。根據全國教保資訊網,私幼未符合法規而受裁罰的情形,遠多於公幼。Photo by Gautam Arora on Unsplash 不僅如此,私幼雖收取高額學費,其中只領得到法定最低薪資的教保員,卻得肩負高工時的勞動條件;學界也批評,在市場機制運作下,私幼的課程往往過度營利化,才藝、競賽、超前學習樣樣來,偏離學前教育「希望孩子身心穩定發展」的核心價值。根據全國教保資訊網,目前全臺 242 所非營利幼兒園由不同的基金會、協會或學校辦理,承辦法人懷著自身的組織使命,與幼兒園透過制度結合,往往能在教保現場激盪出多元而燦爛的光芒。 非營利幼兒園,家長的第 3 種托育選擇政府為了回應民間的期待,於 2011 年通過《幼兒教育及照顧法》,其中第 9 條明訂設立非營利幼兒園的法源依據,而 2012 年《非營利幼兒園實施辦法》接續著上路,政府與民間共同辦理的「非營利幼兒園」正式成為家長們第 3 種幼兒托育選擇。ht圖/「我要非營利幼兒園」懶人包 截至目前為止,全臺約有 242 所非營利幼兒園,相較於 105 學年度的 50 所、106 學年度的 77 所、107 學年度的 125 所,可說是穩定成長。教育部國民及學前教育署副署長許麗娟表示,從國際經驗可以發現,公共化教保服務能有效減輕年輕雙薪家庭的負擔,對少子女化的社會來說,無疑是一項正向的政策工具。許麗娟更說,政府推動「擴大化公共教保服務」是為了「減輕家長負擔」,原本預計於 8 年內(2017-2024 年)增設公共化幼兒園 3000 班,「但是 2018 年到現在已經建置 1551 班,以每年增設 500 班的效率看來,可望於 2023 年提前完成 3000 班的目標。」非營利幼兒園除了平價、能讓家長安心托育,也強調「以人為本」、「社區互動/共融」,讓孩子獲得成長真正所需的養分。在幼教領域服務 30 年的新竹市教保人員協會理事長許玉齡表示,家長們之所以為了幼教名額搶破頭,無非是為了好的品質,反過來說,若能將好品質拓展到各類別的幼兒園,收入優渥的家長也許不需擠公幼窄門,幼兒園的資源分配或能更合理。教育應以孩子為主體,成就跨世代的好投資但何謂「好品質」?「教育不是設備競賽,不一定需要漂亮豪華的場域,更不是服務業。」許玉齡表示,孩子需要的是願意溫暖陪伴、耐心等待他們成長的環境,甚至能到鄰近社區互動,認識自己生活的地方,「學前教育不是為了服務家長,而是與家長攜手培育未來的人才。」許玉齡說,過去填鴨式教育的觀念必須轉變,教育才能有所突破。輔大社會系副教授石易平分享一則似乎很常聽見的親身故事:一位身為家長的朋友在社群媒體上,分享就讀大班的 5 歲孩子寫注音作業寫得既吃力又挫折,並詢問臉友們「該如何是好?」石易平說,其實這樣的挫折並非孩子不夠努力,而是因為學齡前幼兒骨骼與肌肉還在發展,不適合握筆,且他們現階段的認知發育也不適合學習抽象符號(注音)。更嚴重的是,「當我們要小孩寫注音符號時,可能正在剝奪他探索世界的機會。」因為超齡的學習內容不僅身體發育跟不上,未來上小學時,也可能因為早就學會了而對學習失去耐心與成就感。石易平直指孩子在幼兒園發生的問題核心,很多時候來自大人。小孩充滿壓力的寫著注音,你卻告訴他「有壓力才會成長」,其實已是間接表達了這樣的作業並非合理要求。Photo credit: 頭家國民小學 Tuojia Elementary School on Visual Hunt / CC BY-NC-SA 或是當小孩抱怨午餐難吃,你卻告訴他「團體生活本來就是這樣」,並拒絕跟老師、校方反映,其實是在傳達「公共生活能夠看起來如常,是因為某些人忍耐。」石易平說:「但事實是,要與他人共同生活,就必須學習溝通。我們習慣以大人的秩序為秩序,然而,教育應以孩子為主體。」美國經濟學家詹姆士・赫克曼(J. Heckman)的研究也告訴所有「不想輸在起跑點」的家長們:童年階段若能強化非認知能力,如強烈的企圖心、良好的態度、自我控制力、毅力、社交能力、洞察判斷力等「軟技巧」,對孩子未來有長期而穩定的正面影響。此外,美國密西根幼兒園的研究計畫也發現,如果將弱勢兒童分配到關注力較高,且為家長提供密集學習幫助的班級,他們長大後學業成就會比較好、犯罪率也較低。「換句話說,高品質的幼教對國家來說是『跨世代的好投資』,因為它將造就健康、有成就感的成人,並教養出同樣健康、成功的下一代。」石易平說。註 1:雙軌整併後的幼兒園民國 101 年臺灣施行《幼兒教育及照顧法》,在此之前,幼兒托育採雙軌制,由「托兒所」收托 2-6 歲的幼兒,配置教保人員,地方主管機關是社會局、中央是衛福部;另有「幼稚園」收托 4-6 歲的幼兒,每班配置 2 名教師,主管機關是教育部、地方上是教育局。101 年後,托兒所與幼稚園雙軌合併,稱為「幼兒園」,中央主管機關統一為教育部,地方則是各地方政府,收托 2-6 歲學齡前幼童。註 2:臺灣幼兒園的 3 種型態(1)公立幼兒園:由政府提供經營資金、場地與人事費用等,國/市/鄉/鎮立皆有,且依照《幼兒教育及照顧法》(以下簡稱「幼照法」)必須優先招收低收、中低收、原住民、身心障礙、身心障礙者子女與特殊境遇家庭等幼兒。(2)私立幼兒園:由私人籌備設立,自訂收費機制,每一間私立幼兒園的特色、師資與費用差異較大。2018 年 8 月 1 日衛福部托育準公共化政策上路,為了提供家長更多平價的托育選擇,開放符合要件的私幼與政府簽訂合作契約,以原有營運方式向家長收取每月最多 4500 元的費用,差額由政府補助。(3)非營利幼兒園:建立於「公私協力」概念下,由政府無償提供土地、建物、設備等,並委託公益法人經營,並由政府與家長共同分攤托育費用,家長每月僅需繳納約 3500 元的費用。此外,由於不以營利為目的,當年所得必須投入下一年度的幼兒園經營上。 公立幼兒園 私立幼兒園 非營利幼兒園 經營單位 政府 私人 公益法人 數量(截至 108 學年度) 2459 所 4106 所(含1262 所準公共化幼兒園) 242 所 收費 約 2500 元/月 不包含課後延托費 7500-25000 元/月 註冊、教材、才藝費用另計 3500 元/月 各縣市政府分攤比例不一 收托時間 部分有課後延托 寒暑假無收托 有課後延托 寒暑假可收托 有課後延托 寒暑假可收托 娃娃車 無 有 部分有 師生比 符合法規 不一定 符合法規 師資 合格教保人員 待遇最好、人員穩定 部分師資不合格 低薪高工時、流動率高 合格教保人員 必須符合法定薪資表 教學方式 主題 + 角落(學習區)統整教學 蒙式、主題、分科、才藝等五花八門 主題 + 角落(學習區)統整教學、社區互動 品質管理 每 5 年基礎評鑑 每 5 年基礎評鑑 每學期到園檢查 2 次 每學年績效考評 每 5 年基礎評鑑 報名時間 每年 4-5 月 依照各縣市教育局處或原所公告 隨時可入園 每年 5-6 月 依照各縣市教育局處或原所公告 資料來源/全國教保資訊網、教育部、托育政策催生聯盟
2020-10-27
非營利幼兒園:家長的第 3 種托育選擇、以人為本的教育實踐、跨世代的好投資
好文來源:https://rightplus.org/2020/10/27/non-profit-preschool-1/Right Plus 多多益善 2020-10-27 by 黃愉婷 活動主題:非營利幼兒園 5 年推動成果與展望:以人為本的照顧實踐與借鏡地點:臺大醫院國際會議中心 101 會議室時間:9/24(四)10:00-16:45、9/25(五)9:30-12:45與談人:請參考論壇議程主辦單位:財團法人彭婉如文教基金會指導單位:教育部國民及學前教育署 拋棄慣常的簿本跟教條,2-6 歲的學齡前教育還可以怎麼做?目前坊間 3 種類型的幼兒園(註 1)中,除了公立與私立幼兒園,還有 2012 年上路施行的非營利幼兒園。(註 2)非營利幼兒園欲實踐的是「以人為本」、「社區互動/共融」等精神,是家長在搶不到又缺乏彈性的公幼、昂貴又良莠不齊的私幼之外,第 3 種新興的托育選擇。 老幼共融:理解老幼差異、學會照顧自己與他人高雄的鳳山社區自治非營利幼兒園成立於 2013 年,由彭婉如基金會所承接,由於幼兒園位於五甲社會福利服務館內,同一棟樓還設有社區發展協會、老人日照中心,以及身心障礙庇護工坊。為了培養幼兒園的孩子認識多元文化、尊重差異,並練習關懷社區與生活周遭的人事物,幼兒園運用了先天地理位置,結合社工、老師、社福等資源,規畫一系列漸進式的互動課程,讓孩子從帶日照中心的阿公阿嬤散步開始,到和阿公阿嬤一起玩桌遊、一起製作餐點、一起過大小節慶等。示意圖/非營利幼兒園 幼兒園的角色,就是引導孩子們從互動經驗中,看見阿公阿嬤的需求並理解老幼差異──有慢性病的阿公不能吃這個和那個;踽踽獨行的阿嬤膝蓋不好,需要攙扶;患有失智症的爺爺一下子就忘了自己介紹過的名字,得多講幾遍;活動進行到一半,奶奶就睡著了,原來是因為年紀大了,精神不濟⋯⋯最後,幼兒園要舉辦畢業典禮了,孩子與日照中心的長輩都對彼此依依不捨,園方更以惜別會的方式和小朋友們一起練習說再見。這樣的方式不僅無形中培養孩子尊重與體諒、練習覺知他人感受,長者也因此獲得陪伴。 障礙共融:差異不是問題,學會自主生活天主教伯利恆社會福利基金會承辦的臺南慈母非營利幼兒園,更配合基金會執行早療的需求,實施融合教育,招收 2-5 歲的一般生與身障幼兒,提供兩者豐富的互動學習機會。目前慈母園內共有 80 名一般生、9 名特教生,以及 17 名發展遲緩學生,並配置 11 名班級老師與 4 名助理員。 融合班級的教學要能落實,需要各層面的「合理調整」,包括物理/社會環境、教育素材、活動、特殊器材、同儕與成人的支持等。例如於廁所加裝扶手、製作收拾書包的流程圖,訓練腦性麻痺的孩子不需要倚賴他人協助,學習自主如廁、收拾。其實,一般生在學習階段,也容易「做一忘二」(完成第一步驟,就忘記下一個步驟),這樣的流程圖可說是一種通用設計。圖/陳惠鈴提供 慈母非營利幼兒園園長陳惠鈴更分享,園中有個視障孩子同時患有甲狀腺問題,體型格外嬌小,身高僅 80 公分、體重 7 公斤,老師於是請校工協助,手動為桌椅「穿上高跟鞋」,以便符合他的體型,且無須使用矮人一截的桌子,更可以與他人共用桌子,墊高的桌子也能給特別高大或是輪椅族的孩子使用。而必須用雙手控制助行器行走的水腦症孩子,也想跟同學一起玩「用布傳球」的遊戲,老師就將布的一角繫在助行器上,讓他不需他人協助也能與同學同樂;玩凌波舞的時候,老師正苦惱使用助行器的孩子無法後仰通過竹竿,小朋友已經發揮創意,決定一起抬高竹竿,讓身障同學也能享受樂趣。丟沙包遊戲中,必須手握沙包丟到對面玩伴的桶子裡,有的孩子甚至主動靠近握力與投擲能力較弱的腦麻孩子,縮短他的沙包投擲距離,讓腦麻同學一起玩樂,孩子們也能獲得成功經驗,增加自信。圖/陳惠鈴提供 h圖/陳惠鈴提供 對陳惠鈴而言,她始終相信慈母幼兒園創辦者甘惠忠神父所言:「沒有特殊的教育(特教),教育為的是所有的孩子,因為每個孩子都是特別的。」非營利幼兒園貫徹的共融精神也是如此,不僅再次印證「養大一個孩子需要傾全村之力」,更體現了孩子也是全村的一員,重視孩子主體性的教育,才能將童年還給孩子,成為他們好好長大的養分。 公幼難搶無彈性、私幼昂貴良莠不齊早年由於公私立幼兒園比例懸殊(公私幼比約 3:7),家長若想選擇學費較便宜的公幼,得排隊搶名額才有機會進入公幼,且公幼收托時間較無彈性,下課時間早、寒暑假又不收托,若確定要進公幼,家長得先克服下課接送與寒暑假托育的問題。而營利性的私幼比公幼更彈性,不僅接受課後延托,也不放寒暑假。然而私幼收費較公幼高昂許多,且雖然課程與教學方式多元,品質卻良莠不齊。根據全國教保資訊網,私幼未符合法規而受裁罰的情形,遠多於公幼。Photo by Gautam Arora on Unsplash 不僅如此,私幼雖收取高額學費,其中只領得到法定最低薪資的教保員,卻得肩負高工時的勞動條件;學界也批評,在市場機制運作下,私幼的課程往往過度營利化,才藝、競賽、超前學習樣樣來,偏離學前教育「希望孩子身心穩定發展」的核心價值。根據全國教保資訊網,目前全臺 242 所非營利幼兒園由不同的基金會、協會或學校辦理,承辦法人懷著自身的組織使命,與幼兒園透過制度結合,往往能在教保現場激盪出多元而燦爛的光芒。 非營利幼兒園,家長的第 3 種托育選擇政府為了回應民間的期待,於 2011 年通過《幼兒教育及照顧法》,其中第 9 條明訂設立非營利幼兒園的法源依據,而 2012 年《非營利幼兒園實施辦法》接續著上路,政府與民間共同辦理的「非營利幼兒園」正式成為家長們第 3 種幼兒托育選擇。ht圖/「我要非營利幼兒園」懶人包 截至目前為止,全臺約有 242 所非營利幼兒園,相較於 105 學年度的 50 所、106 學年度的 77 所、107 學年度的 125 所,可說是穩定成長。教育部國民及學前教育署副署長許麗娟表示,從國際經驗可以發現,公共化教保服務能有效減輕年輕雙薪家庭的負擔,對少子女化的社會來說,無疑是一項正向的政策工具。許麗娟更說,政府推動「擴大化公共教保服務」是為了「減輕家長負擔」,原本預計於 8 年內(2017-2024 年)增設公共化幼兒園 3000 班,「但是 2018 年到現在已經建置 1551 班,以每年增設 500 班的效率看來,可望於 2023 年提前完成 3000 班的目標。」非營利幼兒園除了平價、能讓家長安心托育,也強調「以人為本」、「社區互動/共融」,讓孩子獲得成長真正所需的養分。在幼教領域服務 30 年的新竹市教保人員協會理事長許玉齡表示,家長們之所以為了幼教名額搶破頭,無非是為了好的品質,反過來說,若能將好品質拓展到各類別的幼兒園,收入優渥的家長也許不需擠公幼窄門,幼兒園的資源分配或能更合理。教育應以孩子為主體,成就跨世代的好投資但何謂「好品質」?「教育不是設備競賽,不一定需要漂亮豪華的場域,更不是服務業。」許玉齡表示,孩子需要的是願意溫暖陪伴、耐心等待他們成長的環境,甚至能到鄰近社區互動,認識自己生活的地方,「學前教育不是為了服務家長,而是與家長攜手培育未來的人才。」許玉齡說,過去填鴨式教育的觀念必須轉變,教育才能有所突破。輔大社會系副教授石易平分享一則似乎很常聽見的親身故事:一位身為家長的朋友在社群媒體上,分享就讀大班的 5 歲孩子寫注音作業寫得既吃力又挫折,並詢問臉友們「該如何是好?」石易平說,其實這樣的挫折並非孩子不夠努力,而是因為學齡前幼兒骨骼與肌肉還在發展,不適合握筆,且他們現階段的認知發育也不適合學習抽象符號(注音)。更嚴重的是,「當我們要小孩寫注音符號時,可能正在剝奪他探索世界的機會。」因為超齡的學習內容不僅身體發育跟不上,未來上小學時,也可能因為早就學會了而對學習失去耐心與成就感。石易平直指孩子在幼兒園發生的問題核心,很多時候來自大人。小孩充滿壓力的寫著注音,你卻告訴他「有壓力才會成長」,其實已是間接表達了這樣的作業並非合理要求。Photo credit: 頭家國民小學 Tuojia Elementary School on Visual Hunt / CC BY-NC-SA 或是當小孩抱怨午餐難吃,你卻告訴他「團體生活本來就是這樣」,並拒絕跟老師、校方反映,其實是在傳達「公共生活能夠看起來如常,是因為某些人忍耐。」石易平說:「但事實是,要與他人共同生活,就必須學習溝通。我們習慣以大人的秩序為秩序,然而,教育應以孩子為主體。」美國經濟學家詹姆士・赫克曼(J. Heckman)的研究也告訴所有「不想輸在起跑點」的家長們:童年階段若能強化非認知能力,如強烈的企圖心、良好的態度、自我控制力、毅力、社交能力、洞察判斷力等「軟技巧」,對孩子未來有長期而穩定的正面影響。此外,美國密西根幼兒園的研究計畫也發現,如果將弱勢兒童分配到關注力較高,且為家長提供密集學習幫助的班級,他們長大後學業成就會比較好、犯罪率也較低。「換句話說,高品質的幼教對國家來說是『跨世代的好投資』,因為它將造就健康、有成就感的成人,並教養出同樣健康、成功的下一代。」石易平說。註 1:雙軌整併後的幼兒園民國 101 年臺灣施行《幼兒教育及照顧法》,在此之前,幼兒托育採雙軌制,由「托兒所」收托 2-6 歲的幼兒,配置教保人員,地方主管機關是社會局、中央是衛福部;另有「幼稚園」收托 4-6 歲的幼兒,每班配置 2 名教師,主管機關是教育部、地方上是教育局。101 年後,托兒所與幼稚園雙軌合併,稱為「幼兒園」,中央主管機關統一為教育部,地方則是各地方政府,收托 2-6 歲學齡前幼童。註 2:臺灣幼兒園的 3 種型態(1)公立幼兒園:由政府提供經營資金、場地與人事費用等,國/市/鄉/鎮立皆有,且依照《幼兒教育及照顧法》(以下簡稱「幼照法」)必須優先招收低收、中低收、原住民、身心障礙、身心障礙者子女與特殊境遇家庭等幼兒。(2)私立幼兒園:由私人籌備設立,自訂收費機制,每一間私立幼兒園的特色、師資與費用差異較大。2018 年 8 月 1 日衛福部托育準公共化政策上路,為了提供家長更多平價的托育選擇,開放符合要件的私幼與政府簽訂合作契約,以原有營運方式向家長收取每月最多 4500 元的費用,差額由政府補助。(3)非營利幼兒園:建立於「公私協力」概念下,由政府無償提供土地、建物、設備等,並委託公益法人經營,並由政府與家長共同分攤托育費用,家長每月僅需繳納約 3500 元的費用。此外,由於不以營利為目的,當年所得必須投入下一年度的幼兒園經營上。 公立幼兒園 私立幼兒園 非營利幼兒園 經營單位 政府 私人 公益法人 數量(截至 108 學年度) 2459 所 4106 所(含1262 所準公共化幼兒園) 242 所 收費 約 2500 元/月 不包含課後延托費 7500-25000 元/月 註冊、教材、才藝費用另計 3500 元/月 各縣市政府分攤比例不一 收托時間 部分有課後延托 寒暑假無收托 有課後延托 寒暑假可收托 有課後延托 寒暑假可收托 娃娃車 無 有 部分有 師生比 符合法規 不一定 符合法規 師資 合格教保人員 待遇最好、人員穩定 部分師資不合格 低薪高工時、流動率高 合格教保人員 必須符合法定薪資表 教學方式 主題 + 角落(學習區)統整教學 蒙式、主題、分科、才藝等五花八門 主題 + 角落(學習區)統整教學、社區互動 品質管理 每 5 年基礎評鑑 每 5 年基礎評鑑 每學期到園檢查 2 次 每學年績效考評 每 5 年基礎評鑑 報名時間 每年 4-5 月 依照各縣市教育局處或原所公告 隨時可入園 每年 5-6 月 依照各縣市教育局處或原所公告 資料來源/全國教保資訊網、教育部、托育政策催生聯盟
2020-10-22
弱弱相殘下的幼兒園加裝監視器
蘋果日報 讀者投書 2020/10/14 https://tw.appledaily.com/forum/202010 ... MK4FQY3ZHJHJY24LQYFW4GCU/ 強制幼兒園全面裝設監視器,能否作為解決兒虐問題的策略?引發爭論。示意圖,非本文所指個案。資料照片 林綠紅、簡瑞連、李庭欣/托育政策催生聯盟成員昨天靖娟兒童安全文教基金會聯合多位立委舉行記者會,呼籲外界重視兒虐問題,除了建議應立即檢討通報流程,最引人注意的訴求是,強制幼兒園全面裝設監視器,以作為解決兒虐問題的策略。台灣是個監視器大國,街頭巷尾到處布滿監視器,雖然多數民眾都深知監視器與改善治安之間關係薄弱,但有總比沒有好。教保、托育機構加裝監視器的訴求,在這樣的思考脈絡上似乎也少見有人反對,民意代表莫不爭相表態支持。但如果回過頭檢視裝設監視器與提升托育或教保品質,或確保幼兒安全、避免兒虐的初衷,難道不覺得奇怪嗎?眾所周知,監視器的作用僅能作為後續的證據保全之用,對於事前預防兒虐一點幫助都沒有。那為什麼這個議題不斷的被提出,彷彿裝設了監視器像防兒虐的萬靈丹一般?這其中恐怕有更難解的結構問題在後面。贏得掌聲但未解決問題 托盟與全國教保產業工會於本周開始進行「募集!!托育現場鬼故事」的匿名調查,邀請第一線的托育人員當「爆料者」,不等別人踢爆,而是親自揭露各種托育現場違法狀況。雖然調查目前仍在進行中,但從目前已回收的百份回應中可知,照顧現場只能用「苦不堪言」來形容。依現行規定,3歲以上班級的人力比1:15,但老師提到:「人手嚴重不足,2位老師2:30,一班25位新生,5、6個哇哇大哭,一個吐滿地、一個尿滿地、還有翻倒湯的……根本是老師的地獄。」雖是合法的師生比,但合法不一定合理,對許多第一線幼教人員來說,都是硬撐下來的。更何況,並非每間園所都奉公守法,一個又一個幼保人寫下:「一個老師帶25至28個大班孩子」、「委員來了,藏小孩」,道出超收這個在同行中不能公開言說,但其實人盡皆知的祕密。這麼多年來,教保人員向社會訴說「低薪、高工時、高情緒壓力、缺少支持」,但盼不到系統性的改革。眼見政府缺乏有效的管理,卻又將經費挹注入勞動條件堪慮的私幼,迫使束手無策的家長自力救濟僅剩下訴求「全面裝設監視器」。而民意代表更順理成章,接起這個最便宜,且也是最容易贏得掌聲的訴求。但是,我們能不能期待立委等民意代表做些更困難的事情?仔細檢視幼教機構裝設監視器的議題後面,其實是個弱弱相殘的結構問題。故事發生在沒有被善待的教保、托育人員、需要照顧的幼兒與焦慮至極的家長之間。監視器拍下了孩子受的傷,卻拍不到這些現場內外苦不堪言的老師與家長。如果不從根本解決這些托育人員所承受的苦難,托育品質無法提升,孩子又要如何被善待?家長如何放心?這個負向循環的死結,不會因為一組監視器可以解決,而是需要政府強烈的信念與決心:推動平價、普及、優質的公共教保、托育,檢討現行照顧比的合適性,以及提升幼兒照顧現場的勞動條件。最後,也呼籲重視兒童權益的團體夥伴們,除了重視憾事發生後的保全證據與責任釐清外,也能一起推動預防措施,同時更全面的爭取兒童權益,例如,還給孩子零體罰的童年,並留意監視器帶來的網路資安、隱私權的議題。達成上述每個訴求都不容易,但每個孩子都值得被好好保護及對待,照顧孩子的大人們,也是。在少子女化的台灣,互信、平等、良善的托育關係尤其是解決育兒壓力與催生的關鍵! 發佈 刪除 編輯此分類 修改10-12 當幼教體系強迫「透明」,我們會看見什麼?...
2020-10-14
當幼教體系強迫「透明」,我們會看見什麼?
https://opinion.cw.com.tw/blog/profile/52/article/9989獨立評論@天下 讀者投書 作者 王俐文 2020-10-08托嬰中心及幼兒園不當管教問題接連被踢爆,用監視器或公開裁罰等手段,真的能有效杜絕嗎?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我兒子明明是男生老師卻讓他穿女裝,我覺得我的孩子遭受不當對待!」「男性教保員一直用手摸我的小孩,親他,還拉著小孩的手摸他的臉,真的好噁心!」「園長說現在的老師很難請,稍有壓力就喊著不做,對老師要多體諒,但我只是要求我的孩子在學校能被專業的對待。」「我真的不想當恐龍家長,我也一直很努力忍耐試著體諒,和學校通話溝通都保持理性,但看到孩子受傷的模樣,就像刀一樣在割我的心!」孩子就讀的學校安全嗎?還是長期內外不一致?孩子在學校吃的跟家長手上的那份菜單一樣嗎?老師在家長面前與在孩子面前是兩個樣子?托嬰中心及幼兒園不當管教問題接連被踢爆,當校園脫去掩飾隱密的外衣,與家庭期待坦誠相見時,究竟會自曝弱點還是贏得掌聲?衛生福利部於109年1月2日新訂定了《托嬰中心監視錄影設備設置及資訊管理利用辦法》,辦法中除了強制規範托嬰中心的錄影存檔時間,更將應裝設監視器的區域明確列出,並史無前例地將「無死角」三個字放入法源中。這除了增加如影隨行的環境壓力,對於現場多為女性的托嬰從業人員來說,也意味著這是一份分分秒秒都不能鬆懈的工作。3月,時力立委王婉諭召開記者會針對《兒少法》、《幼照法》提出修法訴求,重點包括由中央政府建立托嬰中心資訊揭露平台、提升裁罰範圍等等。到了8月,教育部及衛福部進一步全面公開裁罰紀錄,使這些違法的托嬰中心及幼兒園更加無所遁形。但令人不解的是,訴求期間,不當管教的案例仍舊一直發生。監視器或公開裁罰,真的能杜絕或減少不當管教問題嗎?消極等待問題發生、再透過法律處罰,是否只是在撫慰人心?這真的是我們要的嗎? 從來沒有人教過我,怎麼避免踩到不當管教這條線 對於家長來說,聽到「裁罰」這兩個字,心裡面普遍會聯想到「超收」、「不當管教」;對於政府來說,「裁罰」這兩個字,好像表示自己已經做出處置,應盡的責任已了;對於多數民眾來說,只要是被公告裁罰的托嬰中心或幼兒園,不管違規的項目是什麼,自公告開始就立刻成為過街老鼠人人喊打,被貼上「惡質幼兒園」、「恐怖托嬰中心」之類的標籤。可是,學前幼兒教育從來不是只有學校的事,更多時候是政府、學校和家庭三方的事。彼此間若和諧穩定,對學前幼兒學習成長才有錦上添花的作用;若大家只是各自表述,沒有說清楚各自的想像與需求,也可能會讓家校間容易產生矛盾及誤解。我認為,學前教育機構未來若避免不了透明化所產生的壓力,「人性化管理」就更加重要。因為學前教育是少數高密度的人管人互動產業──「政府管學校負責人、學校負責人管園長、園長管老師、老師管孩子」,過於制式化及一廂情願的規範,只會讓學前教育機構無法脫離「違反規範」的夢魘。而面對不當管教問題,更應該全面檢討:我們的學前師資培育在今時今日究竟缺少了什麼?不要讓證照變成只是資格象徵,而非專業認同! 走在鋼索上的幼教人,職場處處是陷阱 檢視全國教保資訊網公開裁罰紀錄,可發現幾種狀況:第一種可說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園所超收費用,處分最低是新台幣6,000元。而這樣被罰的園所,還真的為數不少。探究原因,多是無法因應所需要的各項成本,導致許多園所檯面上下收費不一致。以私校為例,一間園所一旦立案費用核定,往後不管幾年,想再調費幾乎不太可能。這樣的狀況導致私校老師長期薪資低落,品質無法兼顧。第二種則是「以量制價,人情壓力」,園所超收人數,處分最低也是新台幣6,000元。很多園所會超收,都是因為要想辦法增加收入,以彌補前述無法調整收費的缺口。也有可能老師臨時請假、人手短缺,或者面對人情壓力,不得不多放小孩入園。曾有案例是老師臨時因輕微流產,一段時間無法來上班,在班上少一位老師的狀態下,即便入班協助的園長具教師身份,但仍屬違反師生比規範的超收狀況。另一個案例則是有幼稚園被檢舉「孩子無法進到該校就讀」,教育局來電請園長妥善處理,避免引起糾紛。但是,教育局不是應該在沒有名額的狀況下直接拒絕此類陳情嗎?主管機關將來自家長的壓力轉嫁給幼兒園,已然形成一種職場霸凌。第三種開罰,屬於「法條定義模糊不清」。在《幼兒教育及照顧法》第46條中明列「體罰:處新台幣6萬元以上50萬元以下罰鍰」;「不當管教:處新台幣6千元以上3萬元以下罰鍰」。但怎麼樣叫體罰?怎麼樣叫不當管教?判定界線在哪裡?同樣都是對孩子的身心靈造成傷害,但卻有天差地別的處置方式。以裁罰記錄來看,多數都是以不當管教收案,這樣是否容易產生裁罰認定過輕的現象?第四種開罰是「一個蘿蔔一個坑」,異動核報超出30日,是幼兒園最容易受罰的一項,處分也高達新台幣5萬元。聽過的一個案例,雖然新老師到職必須在30天內完成備查文件核報,但幼兒園老師多為女性,其在校工作時間也是正常醫院體檢時間,下班後還得兼顧家庭,再加上現階段學前教育師資短缺極為嚴重,園長和行政人員卻礙於規範無法入班代課,老師離班又會造成「超收」問題……以至於在時間有限的狀況下,要等體檢完再等報告出爐,多是趕在最後一秒壓線送件。所以在裁罰名單中,此項受罰比例也比其他項目來得高。最令人不可思議的是,最後這項「異動核報」僅屬於行政疏失,但以罰金來看幾乎等同體罰,甚至比不當管教、超收、超額的處份還重,在全國教保資訊網公開裁罰紀錄中,也跟體罰、不當管教、超收、超額等項目並列在公開裁罰紀錄的行列。這樣的公告是否具備公平性?這樣的裁罰又是否符合比例原則? 透明是改變的契機,能看見才是校園安全的保護罩 我們都知道,教育應該是賞罰分明,給予正面激勵,但教育稽查人員卻往往用批判角度去面對底下的每間機構,彷彿每次稽查就是來找碴。長期的幼托狀況,只看當下判斷,是否有失公允?對於好的學校,又是否應該有公開且正式的獎勵?而在不當管教案例中,發現還有不少評鑑績優的機構也赫然在列,如果評鑑結果是可以「表演」出來的,那麼到底什麼才可信?近年隨著資訊科技快速演進,各行各業開始也進入透明化管理時代,學前教育更是如此。從閉鎖式的校園管理到網絡式的校園管理,要求校園更開放透明的呼聲日漸高漲,這股新勢力也讓學前教育隱藏的問題隨之曝現。或許未來聰明的學校都會搶著「為永續而脫」,因為越透明,才會越有競爭力,而這也必定掀起一波品質革命。 (作者為中華國際全齡關照教育促進會理事長,政大幼兒教育研究所研究生。)
台南市保育人員職業工會
2019-05-27
轉發~徵人.教保人員(大成非營利幼兒園徵聘ing)
http://dachen.etainan.org/modules/tad ... ndex.php?ncsn=1&nsn=7歡迎有興趣的教保人員一同加入大成新園地^^
2019-03-06
新成立勞動權益論壇,歡迎教保老師提出問題,線上提出線上回應!!
http://eutn.aetutw.org/modules/tad_discuss/ 論壇請由此進入
2019-01-18
YMCA誠徵教保員!
2018-12-26
本會第二屆第三次會員大會,邀請會員踴躍參加!!
親愛的會員您好:一年一度的會員大會又要召開囉!2019年是工會滿五週年的紀念,非常感謝會員持續的支持,特地舉辦餐會,邀請會員能一起前來。今年對工會有一件大事,因為承標了大成非營利幼兒園,預計108學年度運作。所以也想趁這個機會與會員報告目前的期程,以及未來當這個地點成為據點時,期許能發展共同照顧的理念並且落實。理事長 買寶玉暨全體理監事 敬邀立即線上報名【第二屆第三次會員大會暨餐會】時間/108年1月13日(日)10:30-14:00地點/好口味港式料理(台南市慶中街112號)流程/ 10:30-11:30 第二屆第三次會員大會 11:30-12:00 工會承辦公辦民營進程報告 12:00-14:00 餐會報名方式/請與寶玉聯繫(0982-113296 、eutn2014@gmail.com)本次活動由於場地關係,恕不邀請非會員參加。備註/餐廳附近有【臺南日月亭五妃廟停車場】(10元/半小時,12小時最高50元)立即線上報名
2018-10-30
非營利幼兒園教保服務人員培訓工作坊!!
台南幼教新起點,教保人員生涯新選擇-非營利幼兒園教保服務人員培訓工作坊暨招募就業說明會-立即線上報名 幼托整合之後,幼兒園除了公立跟私立外,又生產出一個”非營利幼兒園”。到底何謂非營利幼兒園?以及有哪些核心價值?對教保人員的勞動生態會有所改善嗎? 其回歸最初的教育之心,應該讓幼兒園鄰近社區、貼近社區,家長可以安心地去工作,孩子跟社區的關係更加密切,教保人員能在一個正向的循環中得到合理的勞動對待,並能真正發揮幼教的理念。對於園所、家長幼兒、教保人員共同建立合作、互助的關係。 這不是夢想,這是所有踏進幼教圈的教保人員心中的想像,也是台南市教保產業工會一直以來在實踐的理念。我們需要更多教保工作朋友們加入,在相互合作、信任和平等的夥伴關係中,共同來陪伴社區的孩子,連結社區的資源參與其中,讓照顧工作不單只是家庭、教保工作者的事,而是社區一同協力。 假如你對於實踐這個理念有興趣,不管年齡,不論資歷,只要你懷有一顆熱情的心、保有理想性,都歡迎你參加這個工作坊。對 象:想瞭解/進入非營利幼兒園的教保服務人員、社會人士時 間:107/12/02(星期日) 09:00-17:00上課地點:台南市勞工育樂中心第一教室(台南市南區南門路261號)報名費用:本會會員免費、非會員500元、學生100元(含午餐費用)備 註:本課程將申請幼兒園專業教保知能研習時數6小時,如是教保服務人員報名者,請在報名表填寫身份證字號。課 程: 12/2(日) 活動流程 08:45-09:00 報到 09:00-09:30 相見歡破冰~認識與期待、參與夥伴相互認識 09:30-09:40 休息 09:40-10:30 非營利幼兒園就業/運作說明 10:30-10:40 休息 10:40-12:00 實踐同村共養的合作.互助照顧理念 12:00-13:30 共食時間&休息 13:30-14:30 非營利幼兒園、家庭與社區的協力合作關係(一) -營造教保人員與家長的協力關係 14:30-14:40 休息 14:40-16:00 非營利幼兒園、家庭與社區的協力合作關係(二) -教保人員組織介紹及分組討論 16:00-17:00 Q&A ▇主辦單位:台南市教保產業工會▇協力單位:全國教保產業工會、高雄市教保人員職業工會、高雄市輔育人員職業工會 屏東幼兒托育職業工會、財團法人育合春教育基金會▇講 師 群:王淑英 /財團法人育合春教育基金會董事長 簡瑞連 /全國教保產業工會理事長、光武非營利幼兒園園長 黃雅雪 /全國教保產業工會理事、鳳山社區自治非營利幼兒園園長 李曼君 /屏東縣幼兒托育職業工會理事長、屏東四維非營利幼兒園園長 買寶玉 /台南市教保產業工會理事長▇報名截止日期:107.11.28(三)▇報名方式:1.填寫報名表後可傳真(07-8150072)、E-MAIL(eutn2014@gmail.com)或本會網站(http://eutn.aetutw.org/)報名,傳送後記得來電確認喔!2.費用於當日繳費即可!但也請互相諒解,已經報名後無法前來者,請事先告知,以避免佔用了名額,讓其餘想參與的伙伴無法進來!▇聯絡方式: 聯絡人:買寶玉 電話:0982-113296 e-mail:eutn2014@gmail.com立即線上報名
2018-02-11
勞保高薪低報,雇主及人資皆被判有期徒刑!!
職場上常見勞保「高薪低報」,或稱「以多報少」,雇主習以為常,常常認為頂多就罰款了事,事實上不然!!勞保以多報少涉及很多問題,雇主和勞工都應謹慎以對,不可輕忽。從勞工而言,勞保是很重要的社會保險,投保薪資是各項保險給付重要依據,舉凡傷病、職災、生育、失能、老年,甚至死亡等,一旦被低報,雖然保費減少,可以領回的給付相對也會減少,嚴重威脅社會保險所建構的社會安全制度,特別是多數雇主都如此仿照時,將成為嚴重的社會問題,影響社會安定。勞工工作期間投保勞工保險,雇主應負擔保費比例是百分之七十,對雇主而言,以多報少無非是想要減少保費負擔。一旦勞工發生保險事故,除了不能充分保障勞工權益之外,不足部分應由雇主補足,無法發揮風險分散的效果,反而加重雇主的責任風險,事實上是得不償失,更遑論行政上的處罰。107年開春,台南地方法院的判例(如附件檔案),將被告雇主以共同犯行使業務登載不實文書罪,處有期徒刑參月,人資課長處有期徒刑貳月。這個判例顯示勞保以多報少已經開始被法院認定觸犯刑法,雇主要特別注意。特別是教保人員的幼兒園職場,高工時低薪資,勞保以多報少時有所聞,歡迎教保老師們踴躍將此新聞分享給雇主。依法行政,按規定投保勞保,其實是在幫助雇主將經營成本合理化,勞保是必要成本,而且能分散勞工發生事故的風險,完全是正面功能。 作者:田晉杰(台南市教保產業工會理事)
高雄市教保人員職業工會
2022-05-26
染疫確診之自營作業者及無一定雇主勞工相關關懷服務資訊
為確保染疫確診之自營作業者及無一定雇主勞工能儘速獲得 相關心理、生活支持,請協助函送貴轄職業工會轉知會員相關關懷服務資訊,詳如附件說明
2022-05-26
勞工確診COVID-19勞保給付權益
勞工保險被保險人確診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COVID-19)勞保給付權益有參加勞工保險之勞工,在加保期間確診COVID-19,得依規定申請勞保相關給付:一、勞保傷病給付 勞保被保險人因染疫「住院」診療,不能工作,以致未能取得原有薪資,正在治療中者,自住院不能工作之第4日起,得申請勞保普通傷病給付。 由直轄市、縣(市)政府收治於「集中檢疫所」或「加強型防疫旅館」進行診療者,或者是進行居家照護期間,亦可申請。 符合上述情形之被保險人,得於5年請求權時效內檢具下列書件洽投保單位蓋章後,提出申請: ①勞工保險傷病給付申請書及給付收據。 ②傷病診斷書正本。如檢附「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指定處所隔離通知書」者,可免附診斷書;若暫時無法取得隔離通知書者,可檢附「數位新冠病毒健康證明-檢驗結果數位證明」、「健保快易通APP確診COVID-19之截圖畫面(須包含身分證字號)」,或其他足資證明確診之相關資料,亦得免附診斷書。二、勞保失能給付 被保險人染疫,經治療後,症狀固定,再行治療仍不能期待其治療效果,經全民健康保險特約醫院診斷為永久失能,符合勞保失能給付標準規定,得請領勞保普通失能給付。 申請手續: ①勞工保險失能給付申請書及給付收據。 ②勞工保險失能診斷書。 ③經醫學檢查者,另附檢查報告及相關影像圖片。三、勞保本人死亡給付 被保險人因染疫死亡,其遺屬得請領勞保本人死亡給付。 申請手續: ①勞工保險本人死亡給付申請書及給付收據。 ②死亡證明書或檢察官相驗屍體證明書。 ③載有被保險人死亡日期之全戶戶籍謄本,受益人為養子女時,須載有收養及登記日期;受益人與死者非同一戶籍者,應同時提出各該戶籍謄本。(記事請勿省略) 遺屬請領順序: ①配偶及子女 ②父母 ③祖父母 ④受扶養之孫子女 ⑤受扶養之兄弟、姊妹四、被保險人如懷疑染疫與職場工作相關,可就近向職業傷病防治中心及職業傷病診治網絡醫院尋求診斷。職業傷病防治中心及職業傷病診治網絡醫院名單,請至職業安全衛生署網站查詢。五、向本局申請職災給付時,除前述各項給付的應備書件外,請於申請書敘明工作內容、罹病原因及經過,經本局就個案事實狀況,綜合審查與工作具有因果關係者,即可認定為職業災害。六、外籍移工確診COVID-19給付權益多國語言(英文、印尼文、菲律賓文、泰文、越南文)說明,請至下方「附件下載」。簡易宣導圖卡,可至勞動力發展署網站參閱。
2022-05-16
111年5月21日(六)勞基法教保研習實體課程變更為線上辦理
因應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疫情持續升溫,原訂111年5月21日(六)勞基法教保研習實體課程變更為線上辦理研習連結:https://meet.google.com/eks-fcrc-oye研習時間:111年5月21日(六)上午09:00-16:00 (中午休息時間12:00-13:00)入場時間:開始前10分鐘開放進入線上會議室,即08:50-09:00。研習當天若有問題請聯絡呂小姐/黃小姐078127225注意事項: 本場研習將使用google meet進行課程,需申辦google帳號,才能進入系統 請準備電子產品(筆電、平板、桌機等),以利上課進行順暢。 進入會議室,請將麥克風設定為靜音模式,待討論或開放提問時再開啟,以,以免影響上課品質。 上午9:00-9:20及下午13:00-13:20 ,請開啟鏡頭並進行簽到,以利開課單位核發研習時數。 上午12:00-12:20及下午16:00-16:20 ,請進行簽退,以利開課單位核發研習時數 本活動禁止使用第三方錄製工具錄製本次活動過程(含錄音、錄影等),但同意與會者可針對「線上會議室(含時間)之畫面」適度截圖,僅作為個人出席之佐證 。 全程參與且完成簽到、簽退者,核予研習時數6小時;如未全程參與且未事先請假者,恕不核發研習時數。 若臨時不能與會者,敬請主動聯繫取消。
2021-08-18
0-6歲國家一起養,打造育兒友善的環境
1.產檢假及薪資補助:女性勞工妊娠期間有薪產檢假由5日增為7天,增加的2日之薪資,由政府補助,不增加雇主負擔,雇主可向勞動部申請薪資補助。2.放寬「育嬰留停」彈性申請:父母可以同時申請育嬰留停及請領育嬰留停津貼,為鼓勵雙薪家庭父母共同陪伴子女成長,此次修正放寬申請之限制。申請期間可以少於6個月,不低於30日,以申請2次為限。3.育嬰留停津貼加碼:育嬰留停津貼從原本六成薪資加碼提高到八成,其中六成將由就業保險基金支出、二成則由政府出。讓在育嬰留停期間的父母們可以無後顧之憂,減少經濟壓力,安心照顧陪伴幼兒。4. 彈性工時:依《性別工作平等法》第19條規定,受僱於僱用30人以上雇主之受僱者為撫育未滿三歲子女,每天可減少工作時間1小時或調整工作時間;減少之工作時間,不得請求報酬。有鑑於台灣中小企業多,受僱於僱用未滿30人事業之勞工,經勞雇協商,亦得適用《性別工作平等法》有關減少1小時工時或調整工作時間規定。5.產檢項目升級:妊娠糖尿病篩檢改成由政府補助了!除了產檢補助次數從現行的10次提高為14次,產檢項目新增妊娠糖尿病篩檢、貧血檢驗及2次一般超音波。6.試管嬰兒補助不排富:不孕症試管嬰兒補助,本來補助對象是低收或中低收入戶之不孕夫妻,7月新制上路後,只要夫妻有一人具中華民國國籍且妻子年齡未滿45歲,首次補助上限10萬元、後續每次補助上限6萬元;低收及中低收入戶每次補助額度上限維持15萬元。補助次數方面,原先為一年一次,新制改為:若妻子年齡低於40歲,每胎補助上限6次;40至45歲上限3次。7.就學費用降低:公共化、準公共,就學費用都降低。2胎、3胎,繳更少,低收中低收都免繳。8.育兒津貼加發:擴大發放對象,領取育嬰留停津貼或其他弱勢補助也可以領。2胎3胎補助更多。
2021-06-02
投保職業工會的自營作業者/無一定雇主勞工紓困補貼方案
投保職業工會的自營作業者/無一定雇主勞工紓困補貼方案:申請條件:1.需要在110/4/30前加保職業工會2.依照108度個人各類所得未達40萬8千元以上3.未請領其他相同性質補貼/補助/津貼投保金額未達24000元者,發給3萬元投保金額超過24000元者,發給1萬元109年“曾”申請補助者,撥款至勞工本人帳戶,自6月4日起直接撥核勞工帳戶“未”申請補助者,勞工自行查詢登錄,自6月7日起至勞保局官網e化系統登錄申請流程及操作步驟https://youtu.be/jerZFdJ8TSc
2021-05-27
自營作業者及無一定雇主勞工紓困方案,待勞動研擬再公布
有關 #自營作業者 及 #無一定雇主勞工紓困方案細節,目前均正如火如荼研擬中完成後將立即公布並告知工會及勞工朋友們目前疫情仍相當嚴峻也請大家務必耐心於家中等待近日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