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lider image 319
  • slider image 324
  • slider image 339
  • slider image 332
  • slider image 336
:::
新聞 yang - 新聞/市府訊息 | 2018-09-17 | 點閱數: 1861

年撒500億育兒津貼 生育率為何不升反降?

過去十年來,從中央到地方22縣市,紛紛發放各種生育獎勵金、育兒津貼、托育補助,也開始增設公共托育中心,尤其每逢選舉年,更是頻頻加碼。

但台灣的整體生育率有因此止跌回升嗎?答案是沒有。

2017年新生兒人數 再創新低

2017年國內新生兒人數可能再次低於20萬。台灣早已沒有人口紅利,20萬新生兒一直被視為安全警戒線,2014~2016年這三年的新生兒人數都維持在20萬以上,不料2017年1~11月新生兒僅有17.7萬人,比去年同期少了一萬多人,警鈴再次大作。

少子化的病因太多,從晚婚、不婚、低薪、買不起房、育兒環境不友善、公共托育名額太少、對未來前景沒有想望等,年輕人覺得自己都養不活自己,哪養得起孩子?

但政府想到的主流對策就是發錢,尤其是財政狀況好的六都,更迷信撒錢催生。

六都拚搏育兒補助的戰火,起於2010年縣市長選舉,包括台北市長郝龍斌的「祝妳好孕」、台南市長賴清德的「教保券」補貼政策。

之後六都的福利競賽輸人不輸陣,也出現「一國多制」亂象。四年後,桃園市長鄭文燦喊出「兒童津貼」、台中市長林佳龍也以「托育一條龍」回應。其他非六都縣市,儘管財力不充裕,眼看其他縣市發放,也不敢不發。

如今,2018年選舉將屆,各縣市再次競相加碼。高雄生育率為六都倒數第二,陳菊在卸任前宣布自2018年起提高生育津貼,從原本的第一胎、第二胎補助6000元,提高至1萬元、2萬元;第三胎發4萬6000元。如此角力之下,台南的第一胎生育津貼仍維持6000元,立刻被議員批評,給太少。

統計2017年,光六都的托育、托兒預算共計287億,比2015年多了50億,增幅達21%。

若涵蓋全島各縣市預算(不含離島三縣市),2017年19縣市的托育、托兒預算共計355億。再加上中央衛福部和教育部的相關預算,2017年中央和地方政府花在補助托育、托兒就達489億,比2015年的435億,增加12%。

錢一年比一年多,政府花錢如流水,但新生兒占七成的六都生育率有起色嗎?

六都生育率都下滑 台南吊車尾

若略過虎年(2010)、龍年(2012)台灣生育率最低與最高的這兩年,僅比較其他幾年的六都生育率,可發現首善之都的台北,一年育兒津貼支出約30多億,七年共發了210億元,但它的生育率卻從2014年1.35開始下滑,2017年低至1.078。

台南生育率一向在六都吊車尾,台南從賴清德當市長時,開始補助4歲讀私幼一年一萬元,也發了七年,但生育率還是六都倒數第一。

台中托育一條龍,實施兩年多,共花了快50億,但台中的生育率也是從2014年逐年緩降。

新北市沒有每月育兒津貼,它的生育率和有補助私幼的台中、台南比起來,沒有明顯差異,也是緩降。

六都生育率唯一有起色的僅有桃園,桃園「333政策」,兩年多來共發了67億。這些育兒津貼的確增加島內「福利移民」效應,吸引鄰近的新北市民轉入籍桃園,但是否真正改變青年成家的意願,有待求證。

根據遠見調查研究進行的「2017兩岸四地華人青年翻轉力調查」,台灣18~35歲年輕人僅有8.6%對國家未來五年的經濟發展樂觀,比例明顯低於上海(50.8%)、新加坡(33.9%)和香港(12.8%)等三地年輕人。

景氣差、前景不明 年輕人不敢安心成家

台灣年輕人不婚、不生、不養,關鍵在於對成家立業沒有信心與期待,根源就是台灣景氣差與前景不明。濫發現金如覆水難收,年年砸數百億的效果猶如「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沒有開對藥方,病灶難除。

要提升生育率,問題還是在經濟。

網友個人意見,不代表本站立場,對於發言內容,由發表者自負責任。
發表者
樹狀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