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偉航/幫私立幼托留後路,就是不給台灣小孩活路?https://www.ettoday.net/news/20171109/1047458.htm
台灣大概每個月都會討論一次少子化,但政府提出的解決方案,往往被有生育能力的年輕人視為「講爽的幹話」。像之前花兩億元送的育兒百寶箱,這東西多少能幫助新手家長,還算美事一樁。但若認為這種東西能對解決少子化有所貢獻,那根本就是硬要牽絲,脫離人生現實。
可這頂多只是「兩光」,還稱不上是「腦袋有洞」,真正「腦洞」的,是多數政客在少子化大難臨頭下,仍堅持保護相關業者權益的作法。不妨,就從年輕夫妻抽不到公立幼兒園與公立托兒所講起。
在鄉村地區,要找人幫忙帶小孩,讓夫妻能安心出外工作,其實並不會太困難。不過這也是因為鄉下老人多、工作少,所以人力與幼托單位的數量相對充足。但年輕勞動力大量集中的都市呢?這情況要擠進公立幼托,往往比中樂透還要難。弱勢團體與特定件者已先占去一堆名額,剩下個位數的機會,再由上百位家長爭搶。已經生了的,只好硬著頭皮去年年抽、家家抽,還沒生的,看到這種場景誰還敢生?
相對於公立幼托抽籤人數破表,私立幼托則或有乏人問津的窘境。但政府官員的解決之道呢?居然是勸說百姓可以相信私托,因為都有政府認證,然後就當沒自己的事了。可是公、私立的巨大價格落差就擺在那兒,這價差對於年輕又低薪的夫妻來講就是負擔,更別說私立幼托品質落差甚大,加上政府認證的項目,遠比能讓家長安心的項目要少,而品質有一定水準的,更是每月要價兩萬元以上。生一個就兩萬,那生兩個該怎辦?
解決之道呢?當然應該是廣開公立幼托或非營利幼兒園,想辦法提供最平價與安全的環境,讓能接受公立幼托環境的家長,只要有意願就可以送去;同時提升私立業者的水準到公立之上,讓願意多出錢享受更好服務品質的家長,願意把小孩送去。
但政府官員總是一句「廣開公立幼托恐衝擊私立業者」,便回絕相關提議。所以,現在到底是業者的生計比較重要,還是少子化議題比較重要?廣開公托之後,相關專業人力不會從私立那邊轉移過來嗎?是會影響到多少幼教、幼保專業者的生計呢?怎麼看,都是會影響到「老闆」的生意吧!
幼教老師就轉來轉去,哪邊有小孩、哪邊就有生計,廣開公立幼托,影響不過就是投資的老闆。現在台灣的首要麻煩如果是少子化,哪還有空管老闆生計?出來做生意有賺有賠,難道開店還要政府包賺錢嗎?競爭不過公立,那就提升品質搶高階市場呀!
台灣政客會有這種「親業者」的思維,全因官員太少接觸百姓,老和業者周旋、天天混,就算沒收什麼好處,心理也開始同情業者,認為應該幫他們留條後路。幫業者留後路,那就是不給台灣的小孩活路,這事就這麼簡單!
台灣人現在不想生,就是因為沒辦法養,養小孩太貴了,要犧牲太多東西。如果要自己帶,夫妻之一就得暫時放棄職涯,因為有育嬰假的工作太少,真能請到的,也多半是軍公教與國營企業。如果平日要找外面的私立幼托,生一個就會花掉半個月薪水,那生兩個呢?那還是辭掉工作自己帶好了。然而自己帶,卻可能因為長時間只和小孩互動,而產生一些身心狀況。
日前筆者曾提議,政府可增設「幼托喘息服務」,建構相關幼托服務網路,提供平日自己帶小孩的家長「暫時性」托嬰,讓他們能安心離開小孩幾個小時,去吃個飯、放鬆一下也好。當時看到這提案的家長們,幾乎一片叫好,因為大家確實有這種需求。但政府呢?我認識的政客還真不少,但不是看到了也沒啥反應,不然就是轉頭說:「有很多私托也提供相關服務喔!」
誰不知道有私托和保母?就因為「貴」、「資訊不足」與「讓人不放心」,所以大家才會希望政府提供啊!不是你的小孩,當然可以講這種幹話。小孩交給保母等私托如果出了事,政府也不過是丟句「很遺憾,這屬於業者的責任,我們會加強各私托的查核」,然後飄然遠走。
沒錯,業者的選票是選票,他們的施壓與關說也很直接,但家長們的選票也是選票,少子化的壓力,更是施加在整個國家的每個環節上。到底哪邊比較重要呢?這態勢難道還不夠清楚嗎?講白點,近年生養小孩的家長,都很清楚政府當前的作為,對於解決少子化幾乎沒啥影響力。大家都不是因為這些政策才會選擇生小孩的,而是「都已經生了」,就多少領一點、拿一點、用一點。
台灣或許需要學習他國,設立專責處理少子化的部會,來統合中央到地方的生育政策,並針對有意生養下一代者的直接需求,提出真正能解決問題的系統性解決方案。別再老是各部會、各縣市搞自己的小活動、小贈品,就覺得仁至義盡、功德無量,真正需要幫助的時候,都只會講「考慮到業者生計」。業者真那麼重要的話,那就叫他們自己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