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教保產業工會(AETU) 2018.12月訊專輯】
當公益與勞動牽連,是否就該將權益擺一邊?
過去經常在新聞上看到「假乞丐」濫用大眾愛心獲利事件,多所遭受社會質疑,
但社會大眾對於社會企業或社福團體以「慈善」、「做好事」所從事的善意消費,
往往採取比較包容的態度,卻也輕忽了組織內部所存在的勞動問題。
《社企是門好企業?》一書作者徐沛然,對於《大誌》提供街友經手販售雜誌的方式提出質疑,
引來許多網路輿論的撻伐,卻也創造了讓各方理性討論的機會。
本期月訊摘錄重點
一、國教向下延伸客廳會/AETU
二、結合公益與消費 是助人?是剝削?/AETU
<新聞>善因營銷的隱性成本 /社企流
<新聞>「幫助弱勢」抑或「利用弱勢」?《大誌》的社會企業神話與包裝話術/《社企是門好生意?》書摘/公益交流站
三、做公益,就不需討論勞動權益嗎?/AETU
<新聞>街友賣《大誌》是勞雇關係嗎?大誌創辦人:給他們自立的選擇權 /苦勞網
<新聞>徐沛然:《大誌》的社會企業光環,有待除魅和檢視/苦勞網